最有可能让你脱离996的稳定副业!

副业 跨境电商 亚马逊 美国本土模式 选品 利润 美国经销商 亚马逊FBA 亚马逊回款 美国报税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失业危机,尤其是35岁以上的打工人,面对996工作制倍感压力。为应对这一困境,副业成为增加收入、缓解焦虑的有效途径。然而,跨境电商和自媒体等常见副业对资金和精力的要求较高,不适合普通人。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普通人的副业——美国亚马逊本土模式,具备启动资金小、风险低、发展潜力大、耗费精力少的特点。该模式通过在美国成立公司,采购本土品牌商品并在亚马逊上销售,利用亚马逊共享商品页面的机制,无需广告投入即可获得流量和销量。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操作流程、优势和潜在风险,强调其低门槛和高回报的特点,适合希望通过副业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群。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很浓重的危机感,没工作的总担心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总担心自己被优化。如果失去工作,独身者还能苟一下,那些有家庭有房车的,恐怕一下就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了。尤其是35岁以上的打工人,头顶上总是笼罩着“毕业”的阴云,让他们不得不忍辱负重,面对公司无理的996要求也不敢反抗,每天都活得很累。

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如何克服失业的恐惧?最好的方法是从事一个副业,给自己增加一个新的财源。

现在网上流行的适合普通人的副业,大概就是跨境电商与自媒体这两种了。

跨境电商首先资金需求比较大,因为你必须投入很多钱来打广告,其次风险也很大,因为打广告并不一定能够将产品做起来,可能几万十几万的广告费丢下去,一个爆款都没有养出来,这个时候你是继续打广告呢,还是认赔离场?

而自媒体虽然不需要太多启动资金,但很难做起来,耗费很多精力可能一个月的收益还不够吃一顿饭。做半年都起不了号,你还继续做吗?

因此,可以说这两种副业都不太适合资金不丰富的普通人。那么,一个适合普通人的副业是什么样的?我想,起码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启动资金小。大多数人的资金都不是特别充裕,一个副业最好能够以2~5万人民币为本钱就能做起来。
  2. 风险小。同样的,大多数人的经济状况禁不起多次失败,一个好的副业,其风险必须较小,就算不赚钱,也能够保本。风险小,就可以减少试错成本。
  3. 发展潜力大。如果一个副业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成长,可以从一个小本生意成长为百万千万级的大生意,那么它的发展潜力就很大。
  4. 耗费精力不多。这个副业至少在初始阶段,不能耗费我们太多的精力,因为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丢开主业,全部梭哈到副业上。当然,做大做稳以后,把副业当做主业,投入全部精力也是可以的。

有没有符合上面4个条件的优质副业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它就是本专栏讲解的美国亚马逊本土模式

你看到这里可能忍不住要想,亚马逊不就是跨境电商吗?其实,亚马逊有很多种做法,从中国出口商品到美国是跨境,如果成立一个美国公司,在美国本地采购本土品牌商品,然后将这些商品发送到美国亚马逊进行销售,这就是美国本土模式

那么,本土模式是否就具有上面4个条件呢?难道本土模式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很少?难道本土模式就不用烧广告?难道本土模式耗费的精力就不多?OK,我知道你有很多疑问,其实当初我刚接触这个副业时,也跟你一样有这些问题,但是当我了解其操作原理以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下面请你拿出10分钟,和我一起回顾一下,当初我是怎么接触本土模式,又是怎么在了解其特点后全心投入的。

缘起

在2019年下半年的一次聚会中,我无意得知一个朋友的朋友在做亚马逊。这里称他为B君。

“你做跨境啊?是从义乌进货吗”我问他。在我的印象中,亚马逊跟跨境电商是划上等号的。

B君回答我:“是亚马逊,但不是跨境。”

我有点糊涂,但又不好追问。后来关系处熟了,B君才告诉我:“我的模式就是在美国开一家公司,然后从美国国内的经销商那里进货,发到美国亚马逊上去销售,所以并没有跨境。”

我问他:“为什么不做跨境?义乌小商品那么便宜,拿到美国卖,能赚不少呢。”

B君说:“这个我当然知道,这就是网上常说的‘精品模式’,做好了能赚大钱,但是做不好能把底裤亏掉。因为这个模式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你必须为自己的商品建立新页面,而这些新页面一开始没有流量,你必须在亚马逊烧钱打广告引流,还要费尽心思优化页面来提高转化率。”

B君接着说:“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你烧了十几二十万广告费,可能一个爆款都没有烧出来,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你选品选得不好,或者页面优化得不行,总之广告费就这样白白烧掉了。很多卖家就是这样烧广告费烧死的。你可能听说过谁谁谁做跨境发了大财,但那都是幸存者偏差,其实死掉的跨境卖家比赚钱的跨境卖家多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B君又补充说:“要做好精品模式,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而经验是怎么来的?不花费几十万来试水,能攒到经验吗?所以说精品模式对普通人来说非常不友好,普通人有多少个几十万来交学费?其实我之前也是报了课学亚马逊精品模式,看着老师讲得头头是道,结果自己上手后,发现赚的钱还不够广告费。亏得实在受不了了,我才转向了美国本土买卖的模式,慢慢地生意才有了起色。那些跟我同期一块做跨境的朋友,基本两三年内都亏得退场了。”

我问他:“难道在亚马逊卖美国国内的商品,就不用打广告引流吗?不打广告怎么有买家来浏览?”

B君说:“的确不用打广告。”

这可有点颠覆我的认知了。在我的追问下,B君解答了我的疑问。

亚马逊上,卖家共享商品页面

原来,亚马逊与淘宝、京东、eBay这类平台不同,它基本不展示各个卖家的店铺,而是为每个商品都设置一个页面,所有销售这个商品的卖家都集中在这个页面中进行展示。下面就是一个漫威玩具,可以看到一共有22个卖家在销售。

也就是说,一件特定的商品,比如型号为ABC123的索尼电视,它的商品页面在亚马逊上就只有一个,所有销售该款电视的卖家都会在页面上列出来,而不会像在淘宝上,每个索尼专营店里都有这款电视的页面,有多少个专营店就有多少个这款电视的页面。

在亚马逊上,如果一个商品的销量高,说明它的标题、描述和图片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自带流量和转化率!**同时,一个商品的销量越高,排名就越高,而排名越高,在买家搜索时就越容易被推送,也就越容易维持高销量,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商品只要不出现缺货、重大质量问题,其排名一般都会在一个固定值上下浮动(季节性商品除外)。

由于亚马逊把所有卖家都集中到商品页面上,所以卖家们可以共享这个商品的月销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上面这个商品月销量为220个,那么22个卖家平均每人每月能卖掉10个。当然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很多,因为不断有卖家进场出场,以及有卖家忍不住降价等,不过这些情况都是有成熟的方法可以应对的,这里先不提。

至此朋友们肯定已经明白了这个副业的核心逻辑,那就是在美国国内采购已经在亚马逊上销售,有一定利润,并且每月销量还不错的商品,发送到亚马逊仓库进行销售就行了。由于页面自带流量,任何一个卖家都不用为这个商品打广告!

这特么的是“外挂”吧!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不可能事先知道一个商品销量是多少吧?如果事先就知道一个商品的月销量,然后来决定卖不卖它,这不跟作弊一样吗?就像先知道彩票号码再去买彩票一样了!”

没错,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一个商品是否畅销,除非我们很有经验。而经验通常需要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来换取,并且我们在捱过漫长的亏损期后,如果还有资金,才能让经验发挥作用,渐渐扭亏为盈。但这样的幸运儿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人还没有成功就倒在了半路上。所以,打算做精品的小伙伴,你应该在开始之前扪心自问,自己的钱够亏多久,自己能不能成为那个最终胜出的幸运儿?

但是,亚马逊本土模式就不同,这个模式下我们真的有这种“作弊”的能力!因为亚马逊对外公开了每个现有商品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老外编写的软件来查看亚马逊上每个商品的销售量,如下图所示为某商品的销售数据。

如果你会解读,你可以从起伏的排名曲线中得知,该商品月销量大约在50~60个左右。假设卖家有3个,则每个卖家能分到每月17~20个的销售量。如果我们准备进场,那么卖家就变成4个,这样我们进货25个,大概率可以在两个月内卖光。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且机械的例子,实际情况要动态一些,如新卖家加入或其他卖家断货,会造成一些价格波动,但是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这里先不讨论这些细节。

重点是,只有亚马逊平台公布了商品数据!在其他任何平台上都看不到!淘宝没有,京东没有,拼多多也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亚马逊平台做的原因,以及我们一定要选择已经有销售数据的商品,而不要选择新商品来卖的原因!因为新商品的页面都必须新建,而新页面没有任何历史数据,我们就没办法得知它是否畅销,你得赌上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决策,这就是跨境卖家最头痛的地方。

而如果我们选择已经有销售记录的商品,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得知该商品的月销量、利润率和卖家数量。这无疑就是一种“外挂”,我们只要花几天时间学习解读图表的技能,就能超越有10年淘宝经验的电商。这就是这个副业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够让一个人以极低的学习成本学会高效而又稳定的进货决策方法;它能够让一个人将资金花在采购商品而不是打广告上,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轻对启动资金的要求!

选品的逻辑与过程

那么,如何高效率地找到已经在亚马逊上销售,有一定利润,并且每月销量还不错的商品呢?实际上,很多美国经销商都有一个“库存列表”,只要在他们那里开设了账号,就可以得到这个列表,从中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符合要求的商品。

有一些经销商不提供列表,而是在网站上列出商品供大家选择。以经销商koleimports为例,该经销商的网址为https://www.koleimports.com/,可以在其首页上看到各种商品,点击任意一个商品可以看到价格、库存等信息(其实该经销商提供库存列表,同时也在网站上列出商品,这里我们假设要从网站上选择商品)。比如,下面这个商品是我之前采购过的一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该商品采购价为1.95美元(没有登录看到的价格可能会是2.15美元)。红框内的是商品的UPC代码,这个代码就是该商品在美国的统一“身份证”。在亚马逊的卖家后台查询该代码,就能了解该商品是否已经在售,如果在售,则可以通过对比价格来确定是否有利润。上图中的商品UPC代码为:674986031466,在亚马逊卖家后台查询,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该商品在亚马逊上有卖,排名为118687,这个排名还不错。还可以看到有14个卖家。下面可以去访问该商品的亚马逊页面,看看有无利润。

从页面右侧可以看到价格为9.99美元。页面下方有已经安装好的两个插件,从第一个插件中,可以看到该商品销量还不错,每个月大概有50个。第二个插件下方有个利润计算器,输入商品的售价与成本,即可得到利润。

由于这个商品的采购价为1.95美元,再加上1美元的运输及贴标费用,成本为2.95美元。将这些数据输入到利润计算器,即可得到利润为2.75美元(9.99-4.29-2.95=2.75,其中4.29美元是亚马逊收取的抽成费及派送费)。因此这款商品的毛利率为2.58÷2.95=93%。之所以说是毛利率,是因为存在一定退货率,以及一定的运营成本等,每月结算时还要扣除这些成本。

判断这个商品是否能赚钱,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考量,比如竞争度等,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如果最后觉得这个商品可以,就去经销商网站上采购,并委托经销商直接发送到亚马逊的FBA仓库就可以了,全过程在网上就可以完成。上面这个商品,如果购入48个,成本为141.6美元,毛利为123.84美元。

五年内达到月赚20万RMB难吗?

通常一个经销商处会有几百到几千种商品,比如上面提到的这家经销商,它的商品种类常年维持在5000个左右。当然,这些商品的种类不是固定的,因此我们需要每隔一两周就去搜寻一下新商品,看其中是否存在符合销售要求的商品。每家经销商大约可以提供几个到上百个值得销售的商品。

美国的经销商和品牌商成千上万,根本不愁没有商品来卖,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采购各个种类的商品(种类多一点,但每种商品采购量少一点),这样月销售额可以很快达到上万美元,月利润达到两万人民币。分解下来,大约每天卖掉20~30个产品,日销售额达到330美元。这个目标大约在开店后2~4个月内就能完成。

即使想要实现五年内月销量达十万美元,月利润达20万人民币的中期目标,其实也并不难。月销量十万美元多吗?平摊下来每天要销售3300美元,如果自己的商品平均售价为15美元,每天则需要卖掉222件商品。难道说你做了五年,店里商品才几百种吗?那根本不可能的好吧!亚马逊上的美国卖家,做这种模式的,商品种类从几百到几千的比比皆是,哪怕每种商品每天只卖掉一个,都不止222件了,因此五年内月销量达到十万美元可以说是一种下限了。

因此,这个副业是一个深耕型的副业,后期收益非常惊人,但是如果你想一进来就赚个盆满钵满,这个副业是帮不到你的。

我的货会不会卖不动?

有的朋友可能会担心,说会不会我选出来的商品卖不动?的确有这种可能,但是发生的概率不大。因为决定哪个卖家能出单的,是商品页面右侧的BuyBox,又叫推荐位。买家们购买商品时,占据推荐位的卖家就出单了。因此,谁占据推荐位,谁的商品就卖得快。推荐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这个推荐位只能由一个卖家占据。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卖家能够占据推荐位呢?亚马逊首先根据价格、卖家绩效分、库存量等因素计算出每个卖家的权重分,然后把最高权重分往下某个小范围内的卖家划为一档,这一档卖家轮流占据推荐位,轮流获得卖出商品的机会。比如,一群卖家中,权重分最高的是1000分,那么可能在1000~950分这个范围的卖家都会被划为一档,轮流占据推荐位出单。

亚马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它并不支持那种赢家通吃的模式,它通过这种轮转机制给每个卖家一定的销售机会。

由于价格只是权重的一部分,而且权重又存在一个小的范围,因此价格并不是决定档次的唯一因素。经过实测发现,只要我的价格不高于推荐位价格的2%(也有说3%)的情况下,仍然被划分为同一档次,可以轮流占据推荐位。这样在定价时,就不必非要等于或低于推荐位价格,也能获得销售机会,还不会刺激其他卖家降价。

如果一个商品的卖家中存在新手,他可能会忍不住通过降价来企图长期霸占推荐位。这个时候其他卖家为了保持跟他同一个档次,不得不纷纷跟着降价。不过,大家进货的渠道可能都差不多,采购价基本都一样,这个首先降价的新手卖家,也不太可能把价格降到自己无利可图,或者只有微利的水平上。于是一般情况下,价格战通常会在利润只有15%左右停止。最后这个新手卖家会发现,降价就是一种很傻的行为,不但抢占不了推荐位,还把所有人的利润都拉低了。这种卖家在亚马逊卖家中深受鄙视,被称作“Price Tanker”。

如果一个商品卖家都比较成熟,一般就不会出现“Price Tanker”。这时大家都可以保持同一个价位层次,轮流出单。有时候甚至某个卖家还会稍微往上提价,其他卖家如果有默契也会跟着提价,直到价格达到某个卖家认为太高了,不跟了,然后价格就会稳定在这个地方。这样大家的利润都增加了。

我们在选品的时候就要选择卖家少的商品,这样遇上新卖家的可能性比较小,大家也可以从容不迫地轮流出单。

此外,亚马逊还会把各个卖家的商品分散在全美各地的仓库中,然后根据买家位置,优先推荐最近仓库的存货,这个机制也会导致销售量不会全部被某个卖家占据,基本能做到利益均沾。

当然,不排除有的卖家能够以超低进价进到一批货,然后以超低售价长时间盘踞推荐位,其他人没办法降到那么低,只好让他独享推荐位。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如果遇上了,有两种对策,一种是等,等他卖光存货,因为一般这种超低价货都是尾货,不会有第二次进货机会的;二个是如果自己的存货不多,平价或小亏卖掉离场。因此每种商品最好都不要进太多,以免被大卖家卡住。当然,如果自己也遇上了尾货,倒是可以一口吃完(不建议新手这么做)。

我有权销售美国商品吗?

不熟悉亚马逊的小伙伴可能会问,我有权销售美国商品吗?会不会被品牌方告?而有些做过精品模式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亚马逊不是不允许跟卖吗?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允许非授权卖家销售,比如上面那个商品有14个卖家,他们都是合法跟卖的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也就是关于销售权的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要知道在亚马逊上,品牌分为两种,一种是私有品牌,一种是开放品牌。中国的跨境卖家99%都是做私有品牌的,不允许其他人在他页面上销售同样的商品。其他卖家就算找到一模一样的商品,也不能挂在他的页面上卖,只能自己新建一个品牌,并新建一个页面来销售这个商品。

而美国本土品牌当然也有私有品牌,但同时也有无数开放品牌,允许第三方商家销售。比如著名的童装Carter’s,以及迪士尼玩具和漫威玩具等,都允许第三方商家销售。在一个商品页面上,如果看到有3个以上的不同名卖家,那么这个商品所属品牌基本上就是开放品牌(极少数特殊情况例外)。对于开放品牌,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卖,借用它已有的页面流量来赚钱。我们这个模式就是专门合法地销售美国本土开放品牌的商品。

而且,美国有一个很好的商业习惯,那就是很多品牌方并不参与零售,它们只销售给分销商,而我们这些零售商则从分销商那里进货并销售,不会出现与品牌方直接竞争的情况。当然,也有极少数品牌方自己也在亚马逊上零售,对于这种品牌,我们不碰就是了。

我需要提供英语客服吗?

先说结论:不需要提供任何客服。亚马逊平台上没有买卖双方直接沟通的渠道。买家如果对商品有疑问,可以在商品页面上提问,但是卖家没有必须回答的义务,我们大可等那些美国卖家去回答问题。买家也并不会因为哪个卖家回答了他,就去买那个卖家的商品,买家只会买推荐位卖家的商品。

如果买家不满意商品的话,可以直接申请退换货,亚马逊物流会把买家退的货再运回到仓库里,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如果还能卖,就让卖家继续卖;如果不能卖,就把这个商品标注为“损坏”,损失当然是由卖家自己承担,因此整个售后过程也不需要客服。当然我们选品时尽量避开退货率较高的商品,比如鞋子、衣服和包包等。

对的,你可能看出来了,亚马逊本质上是不欢迎卖家直接与买家联系的,因为它担心卖家会将买家引流到独立站,造成客源流失。因此亚马逊不会让卖家提供在线客服,咱们也就省事了。

发货退货怎么办?

先说结论:无需操心。我们采购商品后,可以要求经销商直接把商品发送到亚马逊的FBA仓库,由亚马逊负责派送与接收退货。派送费用根据商品的大小和重量而定。一般情况下,亚马逊的销售抽成加上派送费大约占商品售价的1/3。退货刚才也说了,由亚马逊处理。因此,在既不操心售前售后,又不操心派送退货的情况下,初期一个人也能支撑起整个店铺的工作,无需雇佣员工。

我完全不会英语,是不是没戏了?

先说结论:对英语几乎没有要求。因为我们跟经销商和亚马逊的交流基本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使用deepl或者谷歌翻译完全能够实现无障碍交流。建议使用ChatGPT,用它来写信比deepl和谷歌翻译地道很多。亚马逊开户时的视频验证虽然要使用英语,但到时可以请翻译在旁边帮忙,因此也没有什么问题。当然,自己会英语的确会更方便一些。

此外,最近亚马逊还开通了新的自助验证方式,只要通过在镜头前照相就能完成验证,无需对话。这对不会英语的人来说是一个利好。

利润如何取回国内?

通过WiseRemitlyXoom等工具即可将美国账户上的资金合法地汇回国内银行账户或支付宝中。各个工具的手续费有所不同,像Wise的手续费在1.2%左右。

亚马逊多久回一次货款?

亚马逊半个月回一次货款,从不拖欠。如果开通了多个平台,如墨西哥和加拿大,各个平台的回款时间分别计算,均为半个月。

不懂美国报税,怎么办?

太简单了,在Fiverr.com上找一个美国的报税服务商,300美元左右就可以报一次税。美国报税是一年一次。不嫌麻烦可以自己报税,一分钱不花。

我开始行动!

听了B君的解释,我顿时了解了这个副业的内在逻辑。很快,我也买了美国电话卡,租了一个美国地址,注册了公司和银行账号,然后去亚马逊注册了店铺,摸索着经营起来。中间当然踩了不少坑,走了不少弯路,有惊有险,但最终还是走通了流程,而且很快就开始收到亚马逊回款了。

此副业有8个优点

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副业有很多优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商品页面自带流量和转化率,无需打广告。这一点已经在前面说过。

2.日常工作简单、重复性高。主要工作内容就是:(1)持续寻找新的经销商并开户;(2)定期向经销商们索取库存列表,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商品并购买,然后发送到亚马逊;(3)处理商品上下架、调整价格等店务。不考虑人际关系,没有创造性,不死脑细胞,非常适合社恐、宅人。

3.适合旅居工作。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对时间地点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对于35岁以上的失业人士来说更是非常友好。

4.**对初始资金要求不高。**跑通流程只需要大约六七千人民币左右,包括前期所有花费以及少量进第一批货的费用。在跑通流程后,可以追加两三万人民币开熟悉环境。一开始准备太多资金意义不大,因为一开始联系到的经销商不多,能够采购的商品也不多,也就花不了什么钱。随着联系到的经销商增多,再陆续投入资金也是可以的。如果资金很充裕,可以一开始就组建团队来实现快速发展,专人负责联系经销商,专人负责选品。

5.利润上限很高。只要你联系了足够多的经销商,采购了足够多种类的商品,年销售额达到几十上百万美元也并不稀奇。B君现在每月利润在20万人民币左右,不算多,但是也基本财务自由了。而且他还雇了三个员工,自己已经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关键是,每月20万并不是他利润的极限,他的利润还在持续增长中。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但只要一个人能够在这个行业沉淀10年,绝对能够实现财务自由。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创业模式能够比它更有保证,更具备现实性。

6.可以帮助自己合法转移部分资产到美国。在进货时我们可以使用国内信用卡付款,而亚马逊返回给我们的货款可以存放到美国的银行账号中。这样不仅赚了钱,还可以合理合法地实现资产转移,达到保值、避险的目的。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而你的美国银行里却存着几十万上百万美元,你的生活质量绝对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7.积累美国信用。你在美国有家能赚钱的公司,而你本人又长期使用美国信用卡,这可以为你积累在美国的信用,当公司的营业额和在美存款达到一定规模后,你利用这些资质申请美签,获批率要比一般人高很多。此外,还能利用美国银行账号里的钱来购买美股,享受美国的发展红利。

8.方便移民和旅居。如果你掌握了这个副业,办理加拿大、智利的投资移民,日本的经验管理签证,以及各国最近都比较热门的数字游民签证,都将不成问题。可以说,有了这个副业,移民或旅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成问题。对于那些想移民但担心找不到工作的小伙伴来说,这个副业也是一个绝佳的生活来源。

此副业有5个缺点

当然,这个模式也有很多缺点,总结如下:

1.需要学习的知识比较多。这些知识包括运营环境配置、美国公司与银行开户技巧、亚马逊规则、卖家后台管理、经销商寻找以及开户技巧、第三方仓库收发货等,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选品。当然学习成本高也是一种门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会被挡在门外。

2.整个流程中到处都有坑。举个例子,比如租赁的美国地址不能是商业地址,不然申请不了个人信用卡。这个坑如果不是有过来人提醒,新手基本上都要踩到。这种坑还算是小的,其他大坑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过来人指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你少踩坑,不走弯路。

3.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亚马逊本身。亚马逊对卖家要求极为严格,卖家的店铺稍不注意就会被封,而且解封起来困难重重。我们一定要合法经营,不要搞歪门邪道,也不要玩插边球,减少这种风险。此外,还能通过多开店铺来对冲这种风险。

然而亚马逊是严厉禁止一个人多开店铺的,这就需要掌握运营环境配置的技巧,将多个店铺进行全方位隔离,不被亚马逊发现。这样,即使某个店铺不幸被降权或被封,也不影响其他店铺的运营。被封的店铺还可以回收商品和资金转投到其他店铺,将损失降到最小。

4.来自美国银行的风险。有极少数卖家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银行突然通知他的账户存在风险,已经销户,让他提供退款渠道。幸亏他有多个美国银行账户,于是使用了其他账户来接收退款,这才避免了把大量资金退回国内的窘境。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可疑消费造成的,比如购买了什么加密货币,银行认为可能存在洗钱的风险,于是就把账户给关了。但银行不会没收储户的存款,最多也就是销户而已,钱还是会还给储户的。

有的朋友可能会担心美国银行会不会突然倒闭,让自己的存款血本无归。其实美国的银行都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有保险的,如果银行倒闭,低于25万美元的存款都能得到全额赔付。因此,只要把存款分散到多个银行,保证每个银行内存款不超过25万美元就是安全的。

这个副业利润高吗?

大家肯定还会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生意的利润率如何?下面我贴出最近的一笔进货记录,图中红框圈起来的部分就是利润率(ROI),也就是利润除以成本

大家可以看到ROI基本没有低于30%的,这是我个人的偏好,低于30%的商品我都没有做。不过,有一些卖家将这个标准放得很低,比如只要ROI高于15%的商品,在符合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做。这就看每个人的选择了。

这批商品一共花费了2172美元,预估盈利3427美元,也就是说我付出2172美元,将收回来5599美元。当然这只是预估,实际销售过程中会产生损耗和其他成本,比如店铺月租费、软件使用费、退货损失,还有诸如大卖家进场,或者自己卖独家,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最终盈利上下浮动。不过一般来说浮动不会特别大。

进这批货花费的时间成本是多少呢?一共大概4天时间。其中,选品比较耗费时间,要验证多个条件是否满足,需要花费大约两三天时间。选好品以后要在亚马逊上登记入仓,这个大概要花费半天时间。最后是购买并发送货运标签,这个过程不怎么费事,但是需要等待大约一天时间和经销商沟通。

美国各行各业有数千家经销商,只要联系上10家符合要求的,收入就超过绝大部分中国人,只要联系上50家符合要求的,收入就能超过绝大多数美国人。

联系经销商肯定很难吧?

先说结论:一点不难,全程网上开户。有的朋友可能会担心联系经销商会很难,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美国的经销商绝大部分都有网站,只需要到网站上提交公司执照来注册账户,就能拿到前面所说的库存列表。比如我经常采购的玩具经销商shepher.com,它的网站主页如下:

点击“Become a Customer”就可以注册账户,注册过程跟大家注册其他网上账户差不多,填上姓名、公司名、亚马逊店铺链接等就可以了,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多了一个上传自己的EIN税号文件的步骤罢了。一般情况下,注册后一两天内就可以开通账号。

有了账号以后,在首页点击“Inventory Files”就可以下载库存列表。

拿到列表后,就可以查找商品,下单发送到亚马逊销售了。这里必须要说的是,不是每个经销商都合适,因为有的经销商没有库存列表,有的经销商报价过高没有利润空间,有的经销商的最低购买量非常高,有的经销商只接受实体店开户,这些都不适合我们。因此,筛选经销商也是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的,但总归能找到很多符合要求的经销商。总之,符合要求的经销商积累得越多,赚钱的速度就越快!

作者你赚了多少钱了?

可能有的朋友希望我贴出自己的收入来为这个副业背书。对此我想说的是,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浏览器里按下F12键就可以随便修改数字,我改个月销量100万美元出来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真正有洞见的人,看了上面的介绍后,自然会对这个副业有正确的估计,无需我拿一张真假未知的图片来激励。

灵魂拷问:既然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分享?

最后的最后,我要回答每个推销副业的人都必须面对的灵魂拷问:如果这个副业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分享?你为什么不自己悄悄发大财?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之所以分享出来,是因为在美国亚马逊上,大概有几十万美国卖家都采用这个模式在卖货,相对而言,做这个副业的中国人却非常少,估计全中国不超过1000个。不信?你大可以去网上搜搜,看有多少人在讲解这个副业。

既然做这个副业的中国人这么少,那么我就算再教会1000个中国卖家,竞争强度也几乎不会增加,也不会影响到我自己。既然是这样,那我为什么不利用我的知识多赚一些钱?知识付费是现在的潮流,不认可知识付费的人,咱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专栏内容不断增加中

第1期 本副业全流程一览 & Tips(免费)

第2期 启动以及维护亚马逊店铺要花多少钱?来看真实数据!(免费)

第3期 亚马逊店铺发展的时间轨迹是怎样的?(免费)

第4期 购买美国电话卡;注册Outlook邮箱(免费)

第5期 租用美国地址及避坑指南

第6期 搭建运营环境(不能细说的滑梯)

第7期 注册美国公司及申请EIN税号,速通

第8期 什么是转售证明,以及如何DIY申请

第9期 如何查找某州已注册公司名

第10期 自助申请美国银行对公账户

第11期 怎样用美国地址收信 & 直接找到房东进行沟通

第12期 注册回款工具,让利润合法回国

第13期 注册美国PayPal,及最详风控指南

第14期 开通亚马逊店铺(附模拟注册流程)

第15期 在经销商网站注册账户,就是这么轻松

第16期 亚马逊商品代码速通:ASIN、UPC、EAN、SKU

第17期 为什么BuyBox这么重要?

第18期 美国经销商“黑话”大全

第19期 插件Helium 10:核算利润,查看库存

第21期 绝对核心知识:解读keepa销售排名数据线

第22期 还在纠结怎么租地址?看这里!

第23期 核心内容,使用Keepa研判卖家销售历史

第24期 用Keepa找到最好卖的变体

第25期 推荐一个实时翻译APP,实测非常好用!

第26期 本土模式的低配版本,地狱难度,但是成果惊人

第27期 注册亚马逊店铺前务必要看!没看别注册!

第28期 关于ITIN要先申请的问题

第29期 怎么样找到符合要求的经销商?

第30期 产品预处理有什么坑?看了就知道!

第31期 亚马逊子账号是干啥用的?如何建立子账号?一篇讲清!

第32期 如何经济快捷地汇款到水星?绝对不要电汇!

第33期 变更美国LLC公司注册地址(由群友huang zl分享)

第34期 如何礼貌地与美国人进行邮件交流

第35期 关于品牌产品的销售权限,我只讲一次

第36期 怀州季报怎么填

第37期 自助开通杀虫剂、农药品类,一分钱不花!

第38期 两招搞定Relay银行要求的国内英文地址账单

第39期 英文地址证明的新方法

第40期 水星&Relay注册经验(由群友huang zl分享)

第41期 多辖区免税表格的来源与用法详解

第42期 转售证明与销售税许可证的区别

第43期 快速增强 电话商业英语能力 & 印度口音英语听力

第44期 亚马逊月销上10000美元后,该如何买保险?不看你就要踩坑

第45期 如何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经销商

第46期 货款不够?向亚马逊借吧!

第47期 产品被品牌方投诉了,怎么办?不用慌,看过来!

第48期 DIY美司年报,立省几十刀!

第49期 最新1583驾照翻译件过审教程

第50期 美司做Shopify独立站流程

……

专栏内容不断增加中,敬请期待!

马上订阅专栏!

讲到这里,我想小伙伴们对这个副业已经有大致了解了。我将会在专栏里讲解整个模式的详细流程和经验教训,这些东西你很难在其他地方看到。马上订阅专栏,就可以阅读不断增加的内容。但请注意,本专栏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对读者的任何投资损失负责!

请勿匿名订阅,私人咨询仅对非匿名订阅的读者开放!

订阅方法1:在本文末尾点击“订阅并查看全文”按钮马上就可以订阅。

订阅方法2:复制下面的专栏地址,在微信中随便发送给一个人,使之成为聊天记录。然后点按一下聊天记录中的专栏地址,在微信中访问专栏,即可在专栏下方看到“购买”按钮,点按该按钮后即可订阅本专栏。

https://xiaobot.net/p/Berichman

在iOS微信中,因为支付过程要多几步,相对要麻烦一点,因此建议最好在安卓设备中进行订阅。

帮我推广,你赚佣金

我的专栏是买断制的,一次付费终身可以查看所有文章。此外,专栏还开通了合伙人计划,每个读者都可以生成专属的推广链接,通过链接产生的每一个订阅,推广人都可以获得30%的推广费,如果你人脉广,可以帮我推广一下,实现双赢。

点击下方的“订阅并查看全文”按钮马上就可以订阅!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什么是美国亚马逊本土模式?
回答: 美国亚马逊本土模式是指在美国成立公司,从美国本地采购品牌商品,然后将这些商品发送到美国亚马逊进行销售的模式。它与跨境电商不同,不需要从中国出口商品。

问题 2: 美国亚马逊本土模式有哪些优势?
回答: 该模式的优势包括启动资金小、风险低、发展潜力大、耗费精力少,且商品页面自带流量,无需打广告。

问题 3: 为什么美国亚马逊本土模式不需要打广告?
回答: 因为亚马逊上的商品页面是共享的,所有卖家都集中在同一个页面上,商品自带流量和转化率,因此无需额外打广告。

问题 4: 如何选择适合销售的商品?
回答: 通过美国经销商的库存列表,选择已经在亚马逊上销售、有一定利润且月销量不错的商品。可以使用工具查看商品的销售数据和利润率。

问题 5: 是否需要提供英语客服?
回答: 不需要。亚马逊平台没有买卖双方直接沟通的渠道,售后问题由亚马逊处理,卖家无需提供客服。

问题 6: 如何将利润从美国汇回国内?
回答: 可以通过Wise、Remitly、Xoom等工具将美国账户上的资金合法汇回国内银行账户或支付宝。

问题 7: 亚马逊多久回一次货款?
回答: 亚马逊每半个月回一次货款,从不拖欠。

问题 8: 是否需要懂美国报税?
回答: 不需要。可以在Fiverr.com上找美国的报税服务商,费用大约300美元,报税一年一次。

问题 9: 这个副业的利润率如何?
回答: 利润率通常在30%以上,具体取决于商品的选择和销售情况。有些卖家甚至将利润率标准放宽到15%。

问题 10: 为什么作者愿意分享这个副业?
回答: 因为在美国亚马逊上,采用这种模式的美国卖家很多,但中国卖家很少。即使再教会1000个中国卖家,竞争强度也不会增加,因此作者愿意分享以获取知识付费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