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创业的优先度法则

创业法则 现金流管理 利润优化 企业规模控制 品牌策略 创业成功
创业的成功关键在于遵循优先度法则,首要任务是确保现金流,因为它是企业的生命线;其次是追求利润,企业应集中资源最大化盈利;第三是控制规模,避免因过度扩张导致效率下降;第四是兼顾远景,但不应忽视当下的生存;第五是品牌建设,中小企业应更注重个人品牌而非公司品牌;最后是情怀,创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非个人兴趣或情怀。创业的核心目标是活下去并赚到钱,只有持续盈利才是真正的创业成功。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创业读书(2024)】读书万卷,日进斗金。

很多人创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违背了创业的优先度法则。

创业的优先度,第一现金流、第二利润、第三规模、第四远景、第五品牌、第六情怀。

第一优先度:现金流

现金流是血液,利润是脂肪。

没了利润,你还可以撑一段时间;但没了现金流,你就会马上死掉!

没有利润的现金流,往往优于没有现金流的账面利润。

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账面利润,来获得现金流。

第二优先度:利润

要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

企业的资源配置,老板的时间、精力和思维,都应该专注于利润。

放大赚钱的项目,压缩不赚钱的项目。

第三优先度:规模

规模与利润未必成正比,很多时候还可能是反比。

很多企业会惯性变大,然后变得臃肿而低效,导致被吃掉很多利润。

大部分企业都不应该做大,维持一个比较小的规模,才有利润。

把公司做小,把利润最高。

第四优先度:远景

要着眼未来,但不能只看未来。

只盯着远景、未来的公司,只有小概率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大概率是成为炮灰。

着眼当下,踏实赚钱,活下去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未来很重要,但活下来更重要!

第五优先度:品牌

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不可能真正创造一个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品牌。

企业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利润,而不是品牌。

多赚一倍,比打造品牌容易得多。

中小企业,老板的个人品牌比公司品牌、产品品牌更重要。

我们是在跟“人”做生意,而不是在跟“公司”做生意。

第六优先度:情怀

因为情怀而创业的,往往会死得很惨。

商业的逻辑是,发现某个特定人群的需求,制造出产品或服务,满足他们。

这也应该成为创业的逻辑。

大部分人创业是基于自己的特长、兴趣、喜好或者情怀,这种创业逻辑不符合商业逻辑,很容易死掉。

先赚点钱,再讲情怀。

📝【李鲆解读】

创业可以说的非常高大上,也可以说的非常简单:活下去,赚到钱。

赚到钱很重要。以赚钱为导向去创业,专心研究怎样赚钱,怎样赚更多的钱。赚到钱就是真创业,不赚钱就是假创业。

“活下去”,甚至比“赚到钱”更重要。你只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

📘《多赚一倍》,李鲆著,台海出版社,2019年出版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他会感谢你的。

【分享指南】如何边读书,边赚钱?

n0า4o4оrhttps://xiaobot.net/post/aca2fce8-2282-4e2b-acd0-1087f20c18d4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创业的优先度法则是什么?
回答: 创业的优先度法则依次为:第一现金流、第二利润、第三规模、第四远景、第五品牌、第六情怀。

问题 2: 为什么现金流是创业的第一优先度?
回答: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没有现金流企业会立即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即使没有利润,企业也能通过现金流维持一段时间。

问题 3: 如何理解“利润是脂肪”?
回答: 利润是企业积累的资源,虽然重要,但不像现金流那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没有利润,企业可以暂时生存,但没有现金流则无法持续。

问题 4: 为什么规模不一定是创业的优先目标?
回答: 规模与利润未必成正比,甚至可能反比。企业规模过大会导致臃肿和低效,反而侵蚀利润。保持较小规模更有利于利润最大化。

问题 5: 远景在创业中应该如何看待?
回答: 远景很重要,但不能只关注未来。企业应着眼当下,踏实赚钱,确保生存。活下来比追求远景更重要。

问题 6: 中小企业是否应该优先打造品牌?
回答: 中小企业不应优先追求品牌,因为打造品牌难度大且成本高。企业应专注于利润,老板的个人品牌比公司品牌更重要。

问题 7: 为什么情怀不适合作为创业的优先度?
回答: 情怀驱动的创业往往不符合商业逻辑,容易失败。创业应基于市场需求,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而不是基于个人兴趣或情怀。

问题 8: 创业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回答: 创业的核心目标是活下去并赚到钱。以赚钱为导向,研究如何赚钱和赚更多的钱,才是真正的创业。

问题 9: 如何理解“活下去比赚到钱更重要”?
回答: 只要企业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生存是创业的基础,只有活下去,才能继续追求利润和成功。

问题 10: 创业时如何平衡远景与当下?
回答: 创业时应兼顾远景与当下,既要着眼未来,也要踏实赚钱。确保企业生存的同时,逐步实现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