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服务产品化,可以说是高阶产品经理应有的专业素养,既是产品洞察力,也是产品思维的具象表达。
先说两个概念:
产品(这里指软件产品):是指为解决用户某种或多种需求,为用户提供一种或多种具有逻辑性的无形服务的集合载体。
产品化:通过用户洞察,技术能力的应用,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初阶产品经理更擅长就需求谈需求,高阶产品经理则需要时刻保持将需求进行产品化的意识。
需求和服务其实是硬币的一体两面,是两个视角:站在消费侧是用户需求,站在供给侧则是产品服务。
如何从确定性的复杂业务场景中提炼用户需求,本身并不复杂,只需要专业扎实、抽象理解能力优秀即可。
而如何从不确定的场景中找出用户痛点,并主动思索逻辑或技术应用,主动将其封装成产品,却并不容易。
我们先看一个产品小案例,也是我们前天上线的“产品手册”服务:
因疫情影响公司经营未达预期,年底这段时间,公司一直在强调业务导向,原来的PLG(产品驱动成长模式)也已悄然调整为SLG(销售驱动成长),反复强调各岗位要围绕“业务经营”协作,全力支撑业务发展。
雪花首先砸落到产品经理身上,业务人员连续多天在夕会上反馈需要各种产品手册,其实,大多产品手册都有归档给业务负责人,但业务团队各自小组分兵作战,再加上各自管理深度各异,一时间造成好像产品支撑不力的假象。
基于此,我马上安排产品经理在我们“运营管理后台”增加一个“产品服务支持”模块,功能也很简单,本质就是个文件管理:产品经理上传产品说明书、培训手册等文件,市场运营人员可以登录运营后台搜索下载,并可联系产品经理寻求支持。
这个功能虽然很小,但这其实就是产品化的过程,并且收到了广泛好评:用户并没有明确提出来需要这样一个文件管理,是从反馈和场景中主动获取市场人员痛点,应用技术将其转化为一个产品服务。
事实上,从松散的垂直用户场景中,筛选痛点,提炼需求,对产品经理很有启发价值,我们体验产品时,可以有意识地思考分析,可能会发现很多产品都在试图践行产品化的理念。
再举一个小例子:
前天我又买了一个360监控摄像头,发现其硬件产品便宜了很多,但打开软件以后看到很多功能都被标记为增值服务,比如,人脸识别、巡航、区域闯入报警等功能都需要另行购买,即便上面写的是“限时免费”。
暂不讨论商业的对错和取舍,我们仍可以看到360试图将服务产品化的本质。
其实,将服务进行产品化的这个过程,需要操盘手足够细腻、洞察和本能,但这也完全可以培养,意识是行动的指南,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培养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将自己植入语境,比如,好的职场、优质公众号、高质量的内容社区等。
好的语境会让你自生长,即便有些门槛,也足够覆盖时间的隐性成本。
🚀 服务产品化:从需求到产品的艺术
你是否想过,如何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服务?高阶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服务产品化”——从复杂的业务场景中提炼痛点,主动封装成产品。
💡 案例分享:
疫情期间,业务团队急需产品手册,但分散的管理导致效率低下。于是,我们快速上线了一个“产品服务支持”模块,解决了文件管理与支持的问题。用户虽未明确提出需求,但我们从场景中洞察痛点,主动将其产品化,获得了广泛好评。
🔍 思考启发:
无论是360摄像头的增值服务,还是日常工作中的小功能,都在践行“服务产品化”的理念。这需要细腻的洞察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产品化意识。
🌟 行动建议:
将自己植入优质语境,比如高质量的内容社区或职场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产品化思维。
#产品经理 #服务产品化 #用户洞察 #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