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心法04 | 如何设计行文节奏?

写作技巧 行文设计 文章结构 自媒体 内容创作
文章探讨了如何设计行文节奏,以提升文章的吸引力和阅读体验。首先,开头部分至关重要,需通过激发好奇心、体现与读者的关联以及展示文章价值来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其次,中间内容应生动有趣,通过设定情境挑战和提供独特解决方案,增强文章的代入感和实用性。最后,结尾部分应使用金句来强化观点,使文章更具传播性和记忆点。总结来说,良好的行文节奏需要精心设计开头、中间和结尾,以确保文章引人入胜且富有价值。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行文的节奏。

说节奏你可能有点懵。

说简单了,就是如何把文章写的引人入胜。

你想,好电影是如何让你看的欲罢不能的?是不是通过调节影片的节奏?

一会儿是激烈的枪战,一会儿是舒缓的爱情,一会儿又是紧张的心理战。时快时慢,时紧时松,这就是节奏。

那们,用在咱们写作上,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一句话,如何把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部分写的漂亮好看。

你只要把握住这三个部分,一篇文章的节奏,你就算把我住了。

那么,该如何做呢?

今天就教给大家几个小技巧,来提升你文章的节奏。

01

吸睛开头

首先我们来说说开头该怎么写?一篇文章开章有多重重要,相信大家都知道。

我们经常说,标题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点开你的文章,而开头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往下读。

要知道,在自媒体领域,阅读完成率决定着一篇文章的最终收益,如果你的标题起的很好,吸引了非常多读者的点击,但人家进来一读你文章的开头,就被劝退了,那么,你这篇文章就算是失败了。

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头开好。

怎么开好呢?

交给你三个办法:

  1. 激发读者好奇心
  2. 体现文章与读者的关联
  3. 展示文章重要性和价值

我们来看例子:

**首先就是激发读者好奇心 ,给读者一种欲知后文请往下看的感受。 **

比如这个开头

“最近,重温电视剧《天道》,丁元英有句台词让我印象很深: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人和人出生、教育和经历都不一样,必然会造成三观、认知的不同。所以在《天道》里,丁元英从来不和人争辩,不去解释他所做的一切。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有四种人,他甚至无法沟通。”

你认为是哪四种人呢呢?

或者说今天咱们这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告诉你这四种人到底是哪四种人。

你后面可以接着写,这就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好奇心,让大家觉得挺想要去探索这个问题的。

提出来一个这样的问题,激发大家的一个探索欲和好奇心。你就能成功的把读者引入到你的正文当中去了。

再来看第二个方法:体现文章与读者的关联 ,就是激发读者认同感,让读者觉得的你的文章跟我有关,那我才想看嘛。

你比如下面这篇文章的开头:

“看到这样一张图。一个人与另外一个“自己”厮打在一起,却转头向别人寻求帮助。精神内耗的根源就在此。许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束缚,而是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你发现了吧,激发认同,其实就是写出你的一个人生观点。

文章上来直接就把你的观点放在这里,激发大家的认同,一旦你的这个观点击中了一部分读者的内心,那么他肯定就会跟随你的文章往下看。

这里需要跟大家强调一下,你千万不要觉得,好文章就是能吸引所有人的文章。

这不可能,任何内容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我们只需要在人群中筛选出,认可我们观点的那部分人,就可以了。

第三个方法:展示文章重要性和价值 ,让读者觉得你的内容对我有用,值得看。

其实就是文章一定要涉及读者的切身利益,要给他提供有用的信息,有用的办法。

你比如这篇文章的开头: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部门的人都提离职,我要不要也走?下面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兴高采烈说“此时不跑,更待何时”,有人运筹帷幄“熬到最后,你就是唯一的领导”……情绪都很高涨,看似回答也都很笃定,只是,真的适用于你吗?那我们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你看,前面说了一个热点。然后告诉大家,真的适用于你吗?我们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呢?其实他在说什么,他就在告诉你我这篇文章对你的作用就是告诉你,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该怎么办?

发现了吧,文章一开始你就要告诉读者,我能提供给你什么价值。

好,这就是爆款文章开头的三个小方法。写完了开头,我们来看看中间部分,应该怎么来写。

02

内容生动

上节课我们说了,写文章之前你要思考两个问题:

  1. 你的文章是写给谁的?读者画像是什么样的?
  2. 你的文章要帮助你的读者解决什么问题?

这是做选题的方法,其实选题就是你文章的正文里要去论述的内容。

一般来说,我们会直接提出你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你这篇文章是要写给新手妈妈的,你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是新手妈妈的育儿困境。

然后你就把新手妈妈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然后讲明问题背后的逻辑,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这个方法行不行? 行,但是这个方法太老套了,会让文章显得刻板和教条。

我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能让你的文章迅速成为爆款。

你可以试着,把你提出的问题,变成一个挑战。

你可以这么写:

“假设一个新手妈妈,孩子刚刚三岁,9月入学进入托儿所,但是孩子却是个典型的妈宝,离开妈妈哪怕一分钟,都会哭闹不止。妈妈曾两次将孩子强行留在托儿所,但最终都因为孩子无法停止哭泣而被妈妈重新接回家里。如果要让这个新手妈妈,在一天之内,搞定孩子上学问题,你会给她支什么招?”

你看,这么一写,是不是既有场景,又有困难。立刻就把一个新手妈妈的困境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这个方法非常有代入感和场景感,能够极大限度的刺激到真的遇到过这个问题的人群。

一旦你能刺激到你的目标人群,那你文章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我们常说:选题的优质程度,取决于情境挑战的难度+解决方案的精彩程度。

事实上,这两个维度成正比,挑战难度越大,解决方案往往越精彩,内容也就会越优质。

那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解决方案应该怎么写。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底层逻辑,那就是中庸等于没人看,你的结论,你得解决方案,一定不能太大众话,或者是模棱两可。

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什么样的结论算得上独特呢?什么样的解决方案算得上具有稀缺性呢?

是创造一些从来都没有被用过的例子,还是创造一些毫无逻辑的名词。

我觉得都不是。

我在《得到产品手册》中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叫做对知识“重新建模”。

什么意思?

其实很简单,你想想,我们做任何知识的输出,其实都不是让读者获得新知,而是要让读者将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建模”。

我再重复一遍!

不需要让读者获得新知,而是要让读者将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建模”

有人一定会问,那新知怎么办?

要相信人的好奇心,发现新知,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事情。

关键是如何激发这种好奇心。

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能打开读者的认知黑洞,并且帮助他重新建立一个认知模型,他就会自己顺着这个模型,沿着你指引的方向,去完善,去探索,去寻找那些他所不知道的,所谓的新知。

《得到产品手册》里有个很生动的例子:

你肯定知道中国有八大菜系,但是,请问,到底是哪八大菜系?你看,这就是一个认识黑洞,没几个人能说全。那么你要给大家讲解八大菜系,就不能只给出一个概念。单纯的概念,会让读者敬而远之,因为学习全新的知识,是非舒适区的事儿,是与己无关的东西,是很反人性的。所以,要从大家熟悉的事物入手。但是,一出手,就要打破认知,开启认知黑洞。

好,开启了认知黑洞,下面,就要开始重新组装认知模型了。

八大菜系,分为,鲁、川、粤、淮闽、浙、湘、徽。我这么说,你肯定记不住。但是,我把他们分成两个类型,你就能记住了。两条线:第一条沿海线,第二条沿江线沿海线:你顺着从北到南的海岸线数数就行,山东的鲁菜、江苏的淮扬菜、浙江的浙菜,广东的粤菜,福建的闽菜。沿江线:你再顺着长江从东到西数数,江苏往西,安徽的徽菜,湖南的湘菜,四川的川菜。那么,为什么是沿海和沿江这两条线呢,因为能够形成菜系的地方,都是食材丰富的地方,有江有海的地方,食材必定丰富。 这就是为什么陕西、山西没有自己的菜系的原因。你看,这就是将原有的认知重新组合,重新建模的过程。当大家记住了这个模型,有兴趣的人就会自己去填补,去寻找各个菜系的名菜,将模型中的空白地方填满。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所在能够通过获取新知,自得其乐了。

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发一个人探索新知的欲望。

对于同样的一堆几乎已经被我们废弃的知识,通过重新建模,梳理系统,我们就会发现令人惊奇的收获,学习的快感喷涌而出。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心流的巅峰时刻。

能刺激出读者的心流时刻,你得文章就算是写到家了。

03

金句结尾

好,写完了开头和中间部分,我们来到了结尾部分。

其实结尾要出彩也很简单,就是一定要在结尾写几个金句。

为什么金句这么重要?

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文章写的的确很通顺,但就是通篇读下来啊,感觉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记忆点,而且会感觉到长篇大论的阐述观点的文章,让人看的非常的累。

一篇文章好不容易写完了,却没有可以让读者还传播的点,就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在文章结束的时候写上一两个金句。

一篇文章什么最重要?那肯定是观点,但是观点怎么让读者记得住?怎么让读者感到兴奋?怎么让读者主动帮你去传播?那可就要靠金句的力量。

我说一个金句,你听听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金句是用来给观点附魔的”

你看,是不是一下子你就记住了金句的核心价值了。

我们说,一个看似普通的观点,经过金句的加成之后,会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豁然开朗,甚至你有时候会发现,金句和观点是可以相互啊替换的。

我就经常写文章写完之后,发现文章里面的那些金句比观点还要写的精彩。

所以有时候我就会把写出来的金句跟观点稍稍置替换一下位置。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金句呢?

非常简单,不用写,去找。

下面这些,就是我帮大家找到的一些非常好用的金句网站,大家直接上去找到,能为你的观点附魔的金句,就可以了。

简单吧!

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讲了如何设计行文节奏?三个方法,开头,让读者读下去,中间,让读者愿意看,结尾,用金句给观点附魔。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贺翔,我们明天再见。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什么是行文节奏?
回答: 行文节奏是指通过调节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节奏,使文章引人入胜,类似于电影中通过快慢、紧松的变化来吸引观众。

问题 2: 如何设计一个吸引人的文章开头?
回答: 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设计吸引人的开头:1) 激发读者好奇心;2) 体现文章与读者的关联;3) 展示文章的重要性和价值。

问题 3: 为什么文章开头如此重要?
回答: 文章开头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阅读,尤其是在自媒体领域,阅读完成率直接影响文章的收益。

问题 4: 如何让文章的中间部分更加生动?
回答: 可以将文章中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挑战,增加场景感和代入感,从而吸引目标读者的兴趣。

问题 5: 什么是“重新建模”在写作中的应用?
回答: “重新建模”是指通过打破读者的原有认知,帮助他们重新组合和建立新的认知模型,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问题 6: 为什么金句在文章结尾中如此重要?
回答: 金句可以为文章的观点增加亮点和记忆点,帮助读者记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并促使他们主动传播。

问题 7: 如何找到适合文章的金句?
回答: 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金句网站寻找适合的金句,直接为文章的观点“附魔”。

问题 8: 文章的三个关键部分是什么?
回答: 文章的三个关键部分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吸引读者,中间让读者愿意看,结尾用金句强化观点。

问题 9: 如何确保文章的解决方案具有吸引力?
回答: 解决方案应避免中庸和模棱两可,尽量独特且具有稀缺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问题 10: 什么是“心流时刻”在写作中的意义?
回答: “心流时刻”是指通过重新建模和梳理知识,激发读者的学习快感和探索欲望,使文章达到巅峰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