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稿- 转换成编者思维

写作技巧 文章修改 内容优化 编辑思维 写作习惯
改稿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从正确性、简洁性、整体性和改稿习惯四个方面入手。正确性要求检查字词、句子、标点符号及引用内容的准确性;简洁性强调砍掉冗长的句子、多余的连词、不必要的助词和无用的被动语态,避免重复和歧义表达;整体性关注是否需要增加细节、论点与论据是否匹配,以及是否一次只说一件事;改稿习惯建议写完文章后放置一段时间,冷静推敲结构,并根据评论进行修改,同时建立“文章停车场”以保留需要删减但舍不得的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文章质量。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成文之后,我们需要改稿调整,那改稿都需要改什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1、正确性

  • 字:检查是否有错别字。
  • 词:检查用词是否准确。
  • 句:检查是否有语病,比如歧义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
  • 标点符号:检查标点符号是否准确。比如,引用的原句要用双引号,书籍要用书名号等等。

以上内容基于基础的语文知识,但也是写作的基本功。

  • 引用的内容:文中引用的人名、书名、数据是否准确,比如引用的古人,朝代是否正确;引用的书籍,作者是否正确,等等。

内容的正确性,是文章最基本的要求。

2、简洁性

  • 尽量砍掉长句子,可以把长句子变成2~3个短句。
  • 砍掉多余的连词,比如“或者”简化为“或”、“不能够”简化为“不能”,等等。
  • 砍掉不必要的“的”、“得”、“地”。
  • 砍掉无用的被动语态,比如“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可直接改为“我没注意”。
  • 砍掉重复、歧义表达:比如“基本上都”、“凯旋归来”、“常常总是”等等。

3、整体性

  • 是否需要增加细节描述
  • 论点与论据是否匹配
  • 一次只说一件事,是否有多余的表达

4、改稿习惯

  • 写完放1刻,检查错别字、引用勘误、填补信息、语句增删等等。
  • 写完放1天,等到热情渐渐褪去,冷静下来,推敲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更好代表。
  • 文章发表后,根据评论,找到新的切口。
  • 建立文章停车场,在改稿时,如果有需要砍掉但又舍不得删的内容,可以先放在文章停车场,留作他用,这样既可以避免文章出现冗余的表达,也不必舍弃掉自己辛苦写的内容。

以上,有启发记得告诉我呀~点我跳转小册专栏合集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改稿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正确性?
回答: 需要检查字、词、句、标点符号的正确性,以及引用的人名、书名、数据等是否准确。

问题 2: 如何提升文章的简洁性?
回答: 可以将长句子拆分为短句,简化多余的连词,去掉不必要的“的”、“得”、“地”,避免无用的被动语态,以及删除重复或歧义的表达。

问题 3: 如何确保文章的整体性?
回答: 可以通过增加必要的细节描述,确保论点与论据匹配,以及避免一次表达多件事或多余的内容。

问题 4: 改稿时有哪些好的习惯?
回答: 建议写完文章后先放一刻钟检查错别字和引用勘误,放一天后再推敲结构是否合理,发表后根据评论找到新的改进点,并建立“文章停车场”保存需要删掉但舍不得的内容。

问题 5: 为什么要建立“文章停车场”?
回答: 建立“文章停车场”可以避免文章出现冗余表达,同时保留自己辛苦写的内容,以备后续使用。

问题 6: 改稿时如何处理长句子?
回答: 可以将长句子拆分为2~3个短句,使表达更清晰易懂。

问题 7: 改稿时如何避免重复或歧义的表达?
回答: 可以删除诸如“基本上都”、“凯旋归来”、“常常总是”等重复或歧义的表达。

问题 8: 改稿时如何处理被动语态?
回答: 尽量将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例如将“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改为“我没注意”,使表达更直接。

问题 9: 改稿时如何检查引用内容的准确性?
回答: 需要核对引用的人名、书名、数据等是否准确,例如古人的朝代是否正确,书籍的作者是否无误。

问题 10: 改稿时如何调整文章结构?
回答: 建议在写完文章后放一天,等到冷静下来再推敲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