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圳了,想在这里献出心脏

深圳生活 奋斗精神 城市观察 个人成长 心理反思
作者在经历心态变化后,反思了对宏大叙事的追求与平淡生活的选择。他发现,追求刺激虽带来成就感,但也伴随痛苦和焦虑;而放弃追求后,虽生活安稳,却感到无聊和缺失。作者对许多事物“祛魅”,发现曾经向往的目标和美好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值得献身。然而,他依然渴望找到值得为之奋斗的事物,并因此向往深圳。他认为深圳是一座充满奋斗精神的城市,人们乐观务实,不断追求进步,这与北京的氛围不同。作者预感在深圳能重新找到让他“献出心脏”的动力,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一直很向往深圳这座城市,可算是过来了。

最近在心态上经历了几次不小的变化,多了许多之前没有过的反思。

有过那么一阵子,一下子对很多之前向往的东西祛魅了,发现很多之前沉迷的东西,变得不再吸引人。

想着体验一下舒服一点、稳一点的生活,不再追求那些刺激的宏大叙事,不再追求意义感,做好具体的小事情即可。

但,最新的感受是:

当你在追求刺激的宏大叙事时,诚然能获得不少成就感,会常有每个细胞都燃起熊熊大火的感觉,

可伴随而来的会有痛苦,会有意想不到的压力和焦虑。

时不时还得需要一下心理咨询师。

可,若你放弃了追求刺激的宏大叙事,你可能会迎来另一种痛苦。

这种痛苦,叫作「无聊」。

的确,你可以每天拥有充足的睡眠,可以花很多时间沉迷在《繁花》这样优秀的虚拟作品里,每件事情都变得不那么急了。

但,你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会感觉曾经在你血液里流淌着的一部分东西,就那么消失掉了。

好遗憾啊。

祛魅到底是成长的进步,还是成长的倒退呢?

我现在忽然没有答案了。

我开始反思,我想要的,真的是在和平饭店里西装革履,运筹帷幄,看尽繁花吗?

不,我不想。

我还是想在城墙上大喊一声“献出心脏”,然后咬破虎口跳下去,变身进击的巨人。

可是,那些值得你献出心脏的事情,好像一下子少了很多。

因为对太多事情祛魅了。

AI 还早,这个石破天惊的新技术,要真的大规模产生被所有人接受、且可被量化的价值,还有很多很多难关要攻克;

钱不好搞,很多之前预想收益很大的事情,宣发之后冷冷清清,预期难达;

曾经向往的人,向往的美好生活,也只是在被展示在橱窗里而已,维持这样的体面,代价不小;

很多日常的工作也逐渐变得规规矩矩,按部就班,能真正挥洒才华的地方,少之又少。

可能这个世界真没有太多地方需要你献出心脏吧,世界只想给你一张明明白白的说明书,然后告诉你,照做就行,不出错就赢了。

不对,一定还是有的,只是我没有找到而已。

所以我向往深圳。

我的微信里有差不多 2000 多个从互联网的各个地方加我的人,

打开朋友圈很难看到身边人的日常,看到的大多是相交不多的人在聊自己的事业。

这也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来观察不同地方的人的区别。

其中就有不少深圳的朋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深圳人的奋斗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很少抱怨大环境不好,毕竟每一代人都曾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他们也没有在空喊口号,而是真的实实在在在做着事情,隔一阵子就能看见他们分享新的进展。

深圳人喜欢说“搞钱”,但他们所做的,又远远没有“搞钱”这么单调,

其实背后有不少值得挖掘的精彩故事,只是他们觉得说出来不务实,就用“搞钱”这两个字高度概括了。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一座还在进击的城市。

和北京不一样的是,北京的人们也很勤奋,但是许多人内心的底色是悲观的,驱动他们的,是焦虑和恐惧;

深圳人不一样,深圳人的底色是乐观的,驱动他们的,是奋斗必有价值的豪气。

我不在乎输赢,我只想和世界过两招。

冥冥之中我有预感,在这座城市里我重新找回能让我「献出心脏」的那部分世界。

非常期待了。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为什么选择来深圳?
回答: 因为深圳是一座年轻且充满奋斗精神的城市,这里的人们乐观且务实,相信奋斗必有价值,这与我的追求相符,我希望在这里重新找到能让我「献出心脏」的那部分世界。

问题 2: 文章中提到的心态变化是什么?
回答: 心态上经历了从追求刺激的宏大叙事到追求平稳生活的转变,但后来又意识到放弃宏大叙事可能会带来另一种痛苦——「无聊」,因此开始反思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问题 3: 什么是「祛魅」?作者如何看待它?
回答: 「祛魅」是指对曾经向往或沉迷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幻灭。作者对祛魅的态度是矛盾的,不确定它是成长的进步还是倒退,因为祛魅后虽然生活更平稳,但也感觉失去了曾经的一部分激情。

问题 4: 作者对深圳人的印象如何?
回答: 作者认为深圳人的奋斗精神刻在骨子里,他们很少抱怨大环境,而是实实在在做事,乐观且务实,用「搞钱」概括背后的精彩故事。

问题 5: 作者如何看待北京和深圳的区别?
回答: 北京人虽然勤奋,但内心底色是悲观的,驱动他们的是焦虑和恐惧;而深圳人则是乐观的,驱动他们的是奋斗必有价值的豪气。

问题 6: 作者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
回答: 作者期待在深圳重新找回能让自己「献出心脏」的那部分世界,继续与世界过招,追求内心的激情与价值。

问题 7: 作者如何看待AI和赚钱的现状?
回答: 作者认为AI技术虽然石破天惊,但要大规模产生被所有人接受且可量化的价值,还有很多难关;赚钱也不容易,许多预期收益大的事情结果冷冷清清,难以达到预期。

问题 8: 作者对「献出心脏」的理解是什么?
回答: 「献出心脏」代表一种为值得的事情全力以赴的激情和决心,作者认为这种值得的事情虽然变少了,但一定还存在,只是需要重新找到。

问题 9: 作者如何看待日常工作的现状?
回答: 作者认为日常工作中能真正挥洒才华的地方少之又少,很多事情变得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缺乏激情和挑战。

问题 10: 作者对深圳的奋斗精神有何评价?
回答: 作者高度评价深圳的奋斗精神,认为深圳人不仅务实,而且背后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精彩故事,他们的乐观和豪气是驱动这座城市不断进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