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混蛋的宇宙漫游指南

哲学 生活意义 自我探索 自由 成功 满足感 自我发现
文章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个人存在的价值,通过作者的经历和反思,揭示了世俗成功背后的虚无与困惑。作者曾在全球各地生活,创立公司,追求世俗认可的目标,但发现达成后依然感到空虚。他意识到,真正的满足不在于外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自足与真实。作者摒弃了迎合外部期望的虚假欲望,学会了用已有的事物让自己满足,并准备随时面对失败。他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探索自我与世界,享受过程而非结果。尽管没有找到终极答案,但作者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并继续为个人自由与平等而努力。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这是一个关于生的问题:如果不为了什么好好活着,那为什么不去死?

作为一个混蛋,我想努力和这个世界发生点什么。我在兰州出生,上海长大,过去十五年在美国,日本,荷兰和肯尼亚长居过,去过近100个国家,会五门语言,创立了一家估值千万的AI公司,给Elon Musk打过工,也在非洲开过飞机。

虽然和世俗意义上”成功“或“自由”的标签沾上一二,但我不想被标签裹挟。像一个混蛋一样漫游宇宙,就得摒弃一切迎合外部期许、羡慕目光审视下的”虚假“欲望。

二十岁时的困惑,我还是没答案,但我花十年给了自己一份非正确非典型指南。

十年前我在追逐人人都认可的生活,要读名校进大厂、认识牛逼的人、赚一百万然后再赚一百万,但是我很困惑,为什么达成目标后总是很虚无,理想在完成后就失色了;十年前我觉得只要不妥协,世界上我想做的事都能达成,我很骄傲啊,本硕六年四个专业毕业做了十份实习轻松文理兼修,经历了大厂五轮裁员还能不断升职拿奖,但是我好累啊,是不是只有很累才算努力活着,为什么做多少都感觉不够;十年前我看起来和现在一样出没世界各个角落,不依靠任何人,但是我心好慌,不知道在逃避什么,想停下却停不下来。

现在我很感谢自己,虽然我惯用行动去掩盖不安,但这些年功利的追求,不妥协和不停歇,还是有价值的,优绩主义的陷阱起码让我赚了钱,总还是有退路。但是赚钱只需要让灵魂和躯体不分家就够了。

现在我不再想“只要我有了xx就会心满意足了”,因为比起对于虚幻满足的想象,真正的实力是能够随时随地用已有的东西让自己满足。我可以做到且别人都期待我这么做,不代表我应该去做,因为我不是工具。我可以消失在今天的一碗面一场夕阳里,没有遗憾,不会虚无,随时准备失败。

我还没死,因为我这个毫无松弛感的人,每天都很热血沸腾,还有太多我都不知道自己想做可以做的事情在等着我,所以我想不断去见自己,见天地。

我还没死,因为我还没学会如何停下来,我缺点勇气向人求助承认软弱和放声大哭,真心不一定每次都能换到真心,但是虚假必定会被虚假惩罚,所以我想真放松一次,总得做点对自己来说很难的事。

我还没死,因为那些我享受过的”特权“,比如受教育,自由选择人生,我觉得并不应该是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该拥有的,所以我还想为之努努力。

我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但是我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就够了。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文章的核心哲学问题是什么?
回答: 文章的核心哲学问题是自杀,即探讨如果不为了什么好好活着,那为什么不去死。

问题 2: 作者如何描述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回答: 作者在兰州出生,上海长大,过去十五年在多个国家长居,去过近100个国家,会五门语言,创立了一家估值千万的AI公司,给Elon Musk打过工,也在非洲开过飞机。

问题 3: 作者如何看待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自由”?
回答: 作者虽然与这些标签沾边,但不想被标签裹挟,认为像混蛋一样漫游宇宙需要摒弃迎合外部期许和羡慕目光审视下的“虚假”欲望。

问题 4: 作者在二十岁时的困惑是什么?
回答: 作者在二十岁时困惑于为什么达成目标后总是感到虚无,理想在完成后就失色,以及为什么做多少都感觉不够。

问题 5: 作者现在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回答: 作者现在不再追求“只要我有了xx就会心满意足”,而是专注于用已有的东西让自己满足,随时准备失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问题 6: 作者为什么还没死?
回答: 作者还没死是因为每天都很热血沸腾,还有太多未知的事情等着去探索,同时也想为每个人都该拥有的教育和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而努力。

问题 7: 作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特权”?
回答: 作者认为自己所享受的教育和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不应该是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该拥有的,因此还想为此努力。

问题 8: 作者最终找到了答案吗?
回答: 作者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但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认为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