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需求定律(10)15斤牛肉的故事

经济学 计划经济 企业管理 资源分配
文章讲述了作者父亲在八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的一段经历。父亲在一家国营企业担任科长,年底单位发放牛肉,普通员工每人5斤,科长可多拿5斤。父亲因不吃牛肉,将多余的牛肉分给其他同事,体现了当时计划经济下的资源分配方式和个人选择。这一故事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分配的规则以及个人在其中的行为选择。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我老爹从不吃牛肉,这跟口味或者宗教信仰完全没有关系,却和计划经济有关。话说八十年代时,老爹在一家国营企业当科长,年底的时候单位给员工发牛肉,每个人可以发到5斤,科长可以多拿5斤,我老爹跟党委书记…

本文为付费内容,订阅专栏即可解锁全部文章

立即订阅解锁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为什么老爹从不吃牛肉?
回答: 老爹不吃牛肉与口味或宗教信仰无关,而是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历有关。

问题 2: 八十年代时,老爹在什么单位工作?
回答: 老爹在一家国营企业担任科长。

问题 3: 年底时,单位如何分配牛肉?
回答: 单位给每位员工发放5斤牛肉,科长可以额外多拿5斤。

问题 4: 老爹的牛肉分配与党委书记有什么关系?
回答: 文章未详细说明,但提到老爹与党委书记之间有某种互动或关联。

问题 5: 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经济学现象?
回答: 这个故事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资源分配的方式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问题 6: 老爹的职位对他的牛肉分配有什么影响?
回答: 作为科长,老爹可以比普通员工多获得5斤牛肉。

问题 7: 这个故事是否涉及需求定律?
回答: 文章标题提到“需求定律”,但内容并未直接解释其关联,可能暗示资源分配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问题 8: 老爹不吃牛肉的习惯是否与经济学理论相关?
回答: 是的,这一习惯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源分配方式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