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中的经济差异体验

大学生活 消费观念 家庭背景
在大学期间,作者的家庭条件相对普通,而许多同学家境优越。大一时,舍友逛街回来后讨论购买的物品,如一条裤子900多元、一个水杯几百元,这让作者感到极大的震撼。这段经历反映了作者与同学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冲击。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很多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相较而言,我家比较普通。

大一的时候舍友去逛街,回来讨论买的东西,一条裤子要900多,一个水杯几百块好像,当时我心里震撼极了…

本文为付费内容,订阅专栏即可解锁全部文章

立即订阅解锁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文章中提到的作者的家庭条件如何?
回答: 作者的家庭条件比较普通,与学校里许多同学的家庭条件相比显得较为一般。

问题 2: 作者在大一时对舍友的购物行为有什么反应?
回答: 作者对舍友购买的高价物品(如一条裤子900多,一个水杯几百块)感到非常震撼。

问题 3: 文章中提到的舍友购买的物品价格是多少?
回答: 舍友购买的一条裤子价格是900多元,一个水杯的价格是几百元。

问题 4: 作者在大学期间感受到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 作者感受到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舍友购买的高价物品上,如衣物和日常用品。

问题 5: 作者在大学时期的生活环境如何?
回答: 作者在大学时期的生活环境中,许多同学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而作者的家庭条件相对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