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自己--- ikigai四圈交集模型(上):你热爱、擅长、社会需要且愿意为之付费的人生

自我探索 职业发展 技能提升 人生意义 商业策略
了解自己是智慧的开端,而ikigai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找人生意义的框架。ikigai由四个元素组成:你热爱什么、你擅长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以及你能提供什么价值并因此获得报酬。真正的热爱不仅仅是消费,而是对生产过程的深度参与和痴迷。擅长的事物不仅包括硬技能,如编程或外语,也包括软技能,如销售或组局。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某些核心技能,如英语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写作和商业思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组合潜力。通过发现自己的热爱和擅长,结合社会需求,找到能够变现的价值,我们可以绘制属于自己的地图,实现人生的独特意义。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了解自己是所有智慧的开始。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古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后半句我很赞同,前半句我持怀疑态度,尤其当你走上把自己产品化的道路,如果你总是见贤思齐,总是模仿别人,模仿的再好,也是二流的别人。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禀赋、资源、经历、背景等等都不一样,不是你不想思齐,是根本没有齐的现实基础。当你看到别人的好(美)时,恰恰要想想自己的好(美),而不能因为看到别人的好(美),盲目跟风模仿、东施效颦,结果是丢失了自己的主战场。

永远记住:别人的地图,没有你的航向,你要绘制你自己的地图,找到自己的北极星,在做你自己方面,没有人能与你竞争。

该如何了解自己呢,介绍几个工具给大家:

工具1:ikigai模型

ikigai 是日文,翻译为中文,是指「活着的价值」或者「生命的意义」,由四元素组成

what do you love?你热爱什么What are you good at?你擅长什么What does the world need?社会需要什么?What are you paid for?你能提供什么价值,别人愿意付钱请你做?

what do you love? 你热爱什么?

直播时有小伙伴问我“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为什么我对很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喜欢骑自行车算吗?喜欢看篮球比赛算吗?”…

标准很简单:那就是“你是不是对生产端感兴趣”—只对消费端感兴趣,是肤浅的爱,而想参与生产才是真的热爱。

举个例子,有很多人说,TA对美食很热爱。

如果只是端上来一盘子菜,你喜欢吃,那不叫热爱美食,那叫胃口好。

热爱美食,是想知道每一道菜怎么做出来的,需要什么食材,什么香料,什么火候,什么烹饪技巧,来自什么国家,有多少种变种,有什么历史。这叫“热爱美食”

同样地,也有很多人说,TA对时尚感兴趣。如果你只是喜欢买衣服,你不是对时尚感兴趣。你只是喜欢消费服装。真正对时尚感兴趣的人,是自己回家研究面料,版型,缝纫,人的体型,剪裁,摄影,甚至去给别人做设计的人。大多数人只是喜欢试衣服买衣服罢了。真做时尚,坚持不了几天的。

我在《为什么把自己产品化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佳生存法则?》提到的旗袍小姐姐是真爱旗袍,她会研究版型,缝纫,人的体型,剪裁,自己买布料自己做旗袍的。

**我也拿我自己举例子:**我是西方占星术的重度痴迷者,我不是只是看星座八卦,我阅读了100本以上的中英文专业占星书籍,还按图索骥读了希腊神话、史诗、阅读了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所有的作品,我不是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我会实战给人看星盘(目前看盘人数超过1000+人),不仅如此,我还将其应用到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以前是新东方英语老师),而且将荣格的12种人生原型和占星术结合应用在把自己产品化上,帮助大家实现人与产品人品合一。

**真正的热爱是你有旺盛的生产力;消费的东西,是享受,自然三分钟热度。**热爱是无价的,热爱会让人呈现非理性痴迷的状态,实现无中生有。

如何发现你的热爱呢?

1、回溯内部心流体验:回忆你过往的巅峰体验,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完全沉浸其中、忘记时间、乐此不疲?

每个人的心流体验是很不一样的。

把自己产品化实战营有个小姐姐叫小草:她说她喜欢和家居生活相关的一切事物,比如烘烤面包、研究如何磨制咖啡、养花养草养猫咪、收拾整理家居环境(断舍离)…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特别开心。

我回忆我过往的心流时刻基本上都是在阅读、思考和别人分享交流的时候,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到塔勒布的不确定性四部曲之《反脆弱》时,我激动地喃喃自语、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我妈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孩子在发什么神经?…

如果你暂时回忆不起来,也没关系,你可以记录属于你的“美好时光日志”,“美好时光日志”要包含两个元素:第一,活动记录(记录能让你全身心投入并感到能量充沛的活动);第二,反思(哪些活动让你有收获?收获是什么?)

记录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从事什么活动时会有心流状态、能量满满

2、求助外部视角:问你家人或者亲近的朋友,问他们: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专注、最热情、两眼放光。

纳瓦尔说,第一个明确指出他天赋的人是他母亲。十五六岁的时候,她在跟朋友聊天时说自己想成为一名天体物理学家。母亲在厨房听到后插了一句:“不会的,你会去做生意。”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妈妈说我会做生意?我要成为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妈妈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事实上,母亲确实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把自己产品化实战营有一个五十岁的姐姐叫大叶子,她之前人生三次转型:从机关单位转型到报社又转型进入房地产工程造价,年入千万,现在人生50岁她要寻找人生新的北极星。她求助外部视角,问她的朋友们她最喜欢干什么,她的朋友异口同声:你最喜欢也最擅长赚钱!

她一琢磨发现大家说的没错,赚钱就是她最热爱的事情,她过往每次转型都是因为想要赚更多的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这是她的动力之源,她在过往几十年的人生中围绕如何赚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方法论,她可以把传递这些宝贵的经验作为把自己产品化的切入点。

What are you good at?你擅长什么?

1、可以是硬技能,也可以是软技能

你会编程、会外语、会弹钢琴…这些是硬技能。

你擅长搜集信息、组局、很有亲和力、别人很喜欢和你打交道、你很会做销售…这种软技能同样很硬核。

但发现不少小伙伴会存在认知误区:不太把软技能当回事、羡慕有硬技能的人。

我之前分享这个观点时,一个叫小爱的小姐姐说:

原本以为我没有专长,因为从过去的人生经历来看,我是个处于不断迁徙的人。我会的东西很多,但没有一个精通到能够被视为“专长”。当看到溜达老师说销售也是专长,我眼前一亮。过去的 20 年工作经历中,我在做销售时特别容易出成绩。而且,我也乐在其中。原来,我的专长是销售。感谢溜达老师的启发!从今以后,我就在我专长的领域里精耕细作,我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2、技能是可以习得的

不必羡慕别人有哪些技能,你还不具备,如果需要,去学就是了,从小到大,你我有哪些技能是天生的呢?都是后天习得的,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学会什么并用起来。

我智商属于中等,高中很努力也才考了一个二本大学,开窍也晚,是已经参加工作后,因为读到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才从原来:小时候靠父母、工作后靠平台、结婚后靠丈夫的观念中转变过来。开始走上了自学之路,先是从体制内辞职,自学跨专业考了心理学研究生,后来在27岁自学英语去新东方教书,后来和笑来老师一起工作,笑来老师邀请我在社群讲逻辑课,我以教为学,讲了20轮逻辑课,后来出了《人人都要学逻辑》、《决策心理学》等作品,现在教大家如何把自己产品化,也是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现在互联网上有最好的老师、一应俱全的资料,想学什么学就是了。

3、有些技能是核心技能

有一些技能就是比另一些技能的应用场景更多,有一些技能和其他技能的组合率就是比另一些技能高

比如英语阅读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会影响你的输入数量和输入质量。

计算机领域的一句俚语:garbage in garbage out,字面意思:垃圾进,垃圾出。你input(输入)的数据是错误的,无论处理的流程多么高效和符合逻辑,output(输出)的产品或结论,还是garbage

英语阅读能力好,意味着你站在信息链的顶端,你的视野、认知会和其他人形成很大的差异。

比如逻辑这样的思考工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思考质量和决策质量。

大部分人的大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天天做知识的搬运工,缺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训练,想提升这方面技能的小伙伴,可以看我写的《人人都要学逻辑》、《决策心理学

再比如写作和演讲,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传播广度和力度。

写作和演讲是这个时代成本最低的影响力工具,掌握这两项技能,你可以将构建、销售融为一体、通过媒体杠杆放大你的影响力、升级你的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卖出多次。

再比如商业思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带来收益的效果和效率

最近读到特斯拉的传记,埃隆·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公司以“特斯拉”命名,就是为了向他致敬,这位大神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爱迪生(Edison)将特斯拉称为“科学诗人”,特斯拉留下了300项专利的遗产,最出名的发明交流电动机不仅影响了世界经济,也影响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但悲伤的故事是,特斯拉无法把研究成果商业化,他无法为自己的研究找到资金,他在纽约一家旅馆去世时一贫如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行爱迪生,有创造力有钱又有名。究竟差在哪里?特斯拉缺乏产品化、商业化的能力。

如果你是一个知识分子,你的知识让你精神很富有,如果你学会把你的知识变成产品的话,你的产品会让你物质上也很富有。你物质和精神可以兼具的,为什么只取其一?

你可以盘点一下自己现有的技能,做个归纳 ,现有能力属于构建技能还是销售技能?软技能还是硬技能?就像和面一样,水多了加点面,面多了加点水,把自己产品化,两手都要抓,学会构建、学会销售,两集傍身,势不可挡

下一节我们来看四圈交集中另外两圈:世界需要什么、你能提供什么价值,别人愿意付钱请你做?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什么是ikigai模型?
回答: ikigai是日文,意为“活着的价值”或“生命的意义”,由四个元素组成:你热爱什么、你擅长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以及你能提供什么价值并因此获得报酬。

问题 2: 如何区分真正的热爱和肤浅的兴趣?
回答: 真正的热爱体现在对生产端的兴趣,而不仅仅是对消费端的享受。例如,热爱美食的人会研究食材、烹饪技巧和历史,而不仅仅是喜欢吃。

问题 3: 如何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回答: 可以通过回溯内部心流体验,回忆那些让你完全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活动,或者记录“美好时光日志”,记录让你全身心投入并感到能量充沛的活动。

问题 4: 软技能和硬技能有什么区别?
回答: 硬技能是具体的、可量化的技能,如编程或弹钢琴;软技能则是人际交往、销售、组局等非技术性能力,但同样重要。

问题 5: 技能是否可以后天习得?
回答: 是的,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后天习得。无论是硬技能还是软技能,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练习掌握。

问题 6: 哪些技能被认为是核心技能?
回答: 核心技能包括英语阅读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写作和演讲能力,以及商业思维。这些技能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能显著提升个人影响力。

问题 7: 如何通过外部视角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
回答: 可以询问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在你做什么事情时觉得你最专注、最热情、两眼放光,从而发现你擅长的领域。

问题 8: 为什么商业思维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回答: 商业思维能帮助你更好地配置现有资源,提升收益效果和效率。即使你拥有丰富的知识,缺乏商业化能力也可能导致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收益。

问题 9: 如何平衡构建技能和销售技能?
回答: 就像和面一样,水多了加点面,面多了加点水。在个人发展中,既要学会构建(创造价值),也要学会销售(传播价值),两者结合才能势不可挡。

问题 10: 为什么模仿别人不如做自己?
回答: 每个人的禀赋、资源、经历和背景都不同,模仿别人只会让你成为二流的别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北极星,绘制属于自己的地图,因为没有人能在做你自己方面与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