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不要复制和乱用别人的素材

素材保护 引流策略 数据真实性
文章提醒读者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数据和素材未必真实,作者分享了自己十月份流水截图被他人盗用的经历,强调了保护个人素材的重要性。为避免素材被滥用,作者决定未来在所有引导性素材上添加个人水印。同时,作者呼吁大家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信息,以免被误导或利用。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11月初的时候我发了个定向朋友圈,说了一下我十月份的流水截图「20W+」,万万没想到,当天下午已经出现在别人的引流素材里了,这也提醒我的,我及时把那条朋友圈删除了,我跟老徐都强调过,你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数据不一定是真的,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吃瓜吃到自己身上。

倒是给我提了个醒,未来所有涉及到引导性效果的素材一律会打上个人的水印,避免我的素材沦为他人的工具,赚钱都还没啥,但是用来割韭菜就要命了,所以大家也要平常擦亮眼睛,你看得未必是真实的。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为什么作者删除了朋友圈的流水截图?
回答: 因为作者发现自己的流水截图被他人未经允许用于引流素材,为了避免自己的素材被滥用,作者决定删除该朋友圈内容。

问题 2: 作者如何看待互联网上的数据真实性?
回答: 作者提醒大家,互联网上的数据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问题 3: 作者未来会如何处理涉及引导性效果的素材?
回答: 作者表示未来所有涉及引导性效果的素材都会打上个人水印,以防止被他人滥用。

问题 4: 作者为什么强调要擦亮眼睛看待互联网上的信息?
回答: 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可能被篡改或用于不正当目的,作者希望大家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误导或“割韭菜”。

问题 5: 作者对他人使用自己的素材有什么态度?
回答: 作者认为如果他人用自己的素材赚钱还可以接受,但如果用于割韭菜等不正当目的,则非常不可取。

问题 6: 作者提到的“吃瓜吃到自己身上”是什么意思?
回答: 这句话是指作者原本是旁观者,但意外发现自己的素材被他人滥用,成为了事件的主角。

问题 7: 作者如何防止自己的素材被他人滥用?
回答: 作者计划通过给素材添加个人水印的方式来防止他人未经允许使用自己的素材。

问题 8: 作者对互联网上的引流行为有什么看法?
回答: 作者认为引流行为需要谨慎,尤其是当使用他人的素材时,可能会误导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 9: 作者为什么特别提到“割韭菜”这一现象?
回答: 因为“割韭菜”是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虚假信息牟利的行为,作者认为这种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都有害,需要警惕。

问题 10: 作者的经历对读者有什么启示?
回答: 作者的经历提醒读者,在互联网上分享信息时要谨慎,同时也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所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