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之行业乱象,来自缺失的 “做选择的能力”

创业 产品管理 市场策略 互联网行业
2022年上半年,作者在犬校多次强调创业者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做选择的能力”,并通过2016年微博高管的内部邮件案例加以印证。文章指出,做选择的基础逻辑包括抓主路径、集中资源、接受历史教训、基于硬逻辑的结构化思考以及分阶段抓重点。然而,许多大厂团队表现不佳,原因在于高层缺乏做选择的能力。产品成功依赖于少数人做出正确选择,进而带来高价值需求,其他人则负责实现这些需求。当市场机遇减少、环境复杂时,缺乏选择能力的高层盲目行动,导致团队混乱。有选择能力的人则选择观望,等待高增长机遇。这种有选择能力者后退、无选择能力者猛攻的现象,是过去三年互联网公司乱象的根源。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2022 上半年,我在犬校发过多篇内容讲创业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 “做选择的能力” 。后来有人在犬校分享了几封 2016 年微博高管的内部邮件(这倒是无法对外公开),讲述 “否定微博汽车频道” 这个案例,恰好印证我所描述的选择的逻辑:

  • 做规模要抓主路径,哪些页面的流量渗透率高,就去哪些页面下功夫
  • 做 20 件事,每件事都有机会,不如看准一两件事下重注,前提是这一两件事的逻辑清晰而硬
  • 历史上多次被证伪的事情,如果没有新的硬逻辑支撑,就接受结果,不要盲目用力
  • 上面反反复复地提到硬逻辑,硬逻辑的基础就是 “结构化” 与 “抓重点”
  • 抓重点也要分阶段,不同阶段的重点不一样,拆分阶段同样是结构化的一部分
  • 如果没有硬逻辑,就算投入也是 MVP,用 “测试验证” 而不是 “高举高打” 的姿态进入

以上都是 “做选择” 的基础逻辑。

为什么很多大厂团队越来越糟糕了呢?按我的观察,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高 P 和高层并没有做选择的能力。

产品成功来自:1、少数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 2、正确的选择带来大量的高价值需求 > 3、其他人对需求完成解题,需求的价值越高收益越大。

也就是过往创造了巨大的收益的上位者,其中很多人并没有做选择的能力,他只是在别人创造的好时机完成了解题而已。

但是当市场机遇更少,环境更复杂的时候,高价值的需求减少,同时对高增长的渴求又没有减少,所有人都懵了。那些有业务权力但没有选择能力的人,就会瞎几把折腾。

那么有选择能力的人,这时在干什么呢?

他也不知道做什么才能带来高增长,但他也不能说就这么躺平吧,所以他只能看着别人瞎折腾。反正结果都一样(低增长),团队会不会一团糟又不重要。低增长的话糟就糟吧,至少表示 “我们真的尽力了” 。如果运气好,偶遇高增长机遇,大不了引入人才重建团队。

我觉得,这就是过去三年互联网公司乱象的根源。有选择能力的人后退观望,没有选择能力的人向前猛攻。以至于一旦产品增长减速,则内部日渐不堪。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什么是“做选择的能力”?
回答: “做选择的能力”是指在复杂环境中,能够基于清晰而硬的逻辑,抓住重点并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它强调结构化思考和分阶段抓重点的重要性。

问题 2: 为什么“做选择的能力”对创业者至关重要?
回答: 因为创业成功往往依赖于少数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选择能够带来高价值需求,从而推动产品的高增长和收益。

问题 3: 微博汽车频道的案例说明了什么?
回答: 该案例说明了在做选择时,应抓主路径、聚焦少数逻辑清晰的事情,并避免在没有硬逻辑支撑的情况下盲目投入。

问题 4: 为什么很多大厂团队的表现越来越糟糕?
回答: 因为许多高层和高P缺乏做选择的能力,他们在市场机遇减少、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导致内部混乱和低效。

问题 5: 有选择能力的人在低增长环境中会怎么做?
回答: 他们通常会选择观望,避免盲目折腾,同时等待高增长机遇的出现,并在必要时引入人才重建团队。

问题 6: 没有选择能力的人会如何应对低增长环境?
回答: 他们会盲目折腾,试图通过无效的努力证明自己“尽力了”,但往往导致团队更加混乱和低效。

问题 7: 什么是“硬逻辑”?
回答: “硬逻辑”是指基于结构化思考和抓重点的清晰、坚实的决策依据,它能够支撑选择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问题 8: 如何在不同阶段抓重点?
回答: 抓重点需要分阶段进行,不同阶段的重点不同,这同样是结构化思考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问题 9: 为什么在没有硬逻辑的情况下,投入应采用MVP方式?
回答: 因为没有硬逻辑的投入风险较高,采用MVP(最小可行产品)方式可以通过测试验证来降低风险,而不是盲目高举高打。

问题 10: 过去三年互联网公司乱象的根源是什么?
回答: 根源在于有选择能力的人选择观望,而没有选择能力的人盲目折腾,导致产品增长减速时内部日渐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