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柔与韧的轻创伙伴们,大家好。
这里是**@呜小丫和@帅小冰。**
上一篇我们讲了什么是**「知识轻创业」**,为何是个体发展的最佳模式。盲猜一下,可能你已经开始有亿点点心动💓,并跃跃欲试了。
但这一篇我们并不打算展开讲讲具体怎么干,如标题所见,我们计划先和你拉起手手,掏心掏肺谈谈轻创业里有哪些坑最容易被踩。
这是因为,我们在辅导轻创学员时,发现大多数人都有过“自己干点啥”的想法,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过去付出了实践,但大家并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结果,要么半途而废、要么不了了之。
深入沟通后我们发现,真正让人遗憾的还不是失败,而是折腾了一圈,最终还是没搞明白自己到底为何失败。没有进行深刻反思,也就没有办法在以往的经验中吸收有效经验,以至于进步缓慢,犯过的错误重复犯,踩过的坑反复踩。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曾提到,他信奉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这也是我们自己创业时最常用的一种思考方式,在行业里叫**「事前验尸」**。
在查理芒格漫长的一生中,他持续不断地收集并研究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政府管治、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著名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作出正确决策前的检查清单,这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
说到底,其实高手和低手最核心的区别就是会不会避坑,而大神和高手的区别在于,大神对避险有极致的敏感,压根不踩。
如果你想在创业这个赛道上努力,不能光看到机会,更要当见未萌,注意避坑⚠️⚠️⚠️
所以,今天这场坦白局会优先罗列大家最常见的错误。
准备好了吗?
咱们马上开始check下
知识小行家的踩坑清单
🙅常见错误 1 上来就搞点投资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人都想过“开个小店”、“弄个场地”、或者“投个项目”。
这个点在前面也和大家聊过。还记得吗?“哪怕你已经有一个公司,最明智之举依然是用极小成本启动,快速验证、及时调整”,尤其是知识轻创业。和其他类型创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相比于花钱,花多少心思、精力更能直接决定最终项目的成败。
知识型产品往往是由内容力、产品力驱动,而非用金钱置换出的资源(如人工、场地、设备等),最好有极低,甚至做好0元花费的预期。
比如曾有位轻创伙伴,是广州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创始人,他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物色新业务合作伙伴,相关的商务、法务、技术、场地等预支成本差不多两、三百万,最终依然没什么结果(ps:这在商业里也是常态)。
实际上,他自己沉浮多年,对行业早已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完全把可以自己的经验、想法和对未来行业动态的思考,变成一系列文字或手册,从读者里去找合适的上下游、伙伴和员工。
经过几次沟通,他最终听从了我们的建议,他第一次感觉到“当所有人都来主动找我时,自己真是个行业专家了”,今年他还在抖音、视频号上拍起了短视频。
这也是很多人走向知识轻创业要突破的第一个障碍**「脱实向虚」**,特别是对有资源的人来说,往往容易陷入到“资源的诅咒”中,资金是一个重要要素,但绝不是核心要素,你要投入比金钱更宝贵、更有价值的东西——
你的心力。
🙅常见错误 2 方向上反复无常
很多人看上去都在行动,但其实一直在乱动。
这也是我们在做实际辅导时,发现的出现最多的问题之一。
**最常见表现就是「一直在换」。**不断的换,一直在换人、换老师、换项目、换方向、换想法。如果总是不断地起炉灶烧水,可能这壶水永远烧也不开,如果方向上反复无常,精力、投入的时间也一直跟着涣散。
那么,什么是好的方向?
好的方向不能太模糊,也不能太遥远,要满足“一定周期内能达成”的标准。
并不是说不能在实践过程中去调整,半途而废着实可惜,我们更建议大家在一定周期(1-2个月左右为佳)拿到一定结果后,再去思考如何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迭代,这样更能功不唐捐。
🙅常见错误 3 三个和尚没水喝
很多人在起步时,都期待拥有一个“最佳搭档”,觉得多几个人做事情成功概率更大一些,所以会在找人这件事上花费很多时间。恰恰相反,找合伙人这件事,我们更建议在项目思路成熟度到60%-70%,甚至已经营收了一部分现金流时再考虑。
在一个合作系统里,每增加一个人,沟通成本往往是指数级增加,反而会适得其反(在我们柔与韧内部孵化项目也是一样,早期第一负责人跑全场)。
还有一个潜在问题是,在最初选择伙伴时,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选择身边人,或者原来圈子里的人,而在我们辅导过的成功案例里,我们发现往往是弱关系更容易给到轻创伙伴更多关键支持。
总的来说,在轻创业孵化早期,更重要的事情是把「个人效率潜质最大化」。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尽量给大家设置了最为简洁,一个人就可以主导的“指南+服务”的极简商业模式。(下一篇会重点介绍哦)。
🙅常见错误 4 戒不掉的学生思维
一个人的进化速度,取决于你抛弃学生思维的速度。
什么是学生思维,简单的说有这三点:
1,埋头苦干,2,拼命补短,3,被动成长。建议大家可以自查一下。
什么意思?学生思维就是在期待:
给定若干条件,通过一定的推理,得到一个确定正确的答案。
大家想想,我们学生时代受到的训练是不是这样的?给你出一个题干,题干里暗含了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都是解题的时候需要用到的,最多有一两个干扰条件(解题的时候用不到),然后带入公式,得到一个绝对正确且标准的答案。
学生思维会让你一直处想学的状态,总觉得自己这也缺那也缺,做不好,有很多需要学。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信息、学知识、学课程、学技能。但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从学到做,总有一条鸿沟,**又或者学完,却总感觉用不起来,甚至当你真正在做的时候,又被打回原形。
这也是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学员身上都有的一个共性问题。
千!万!不!要!再次强调**「创业就像游泳,你不需要先学会流体力学,才能下水」。**
我们给到的建议是直接实践,做中想,干中学。
合格的知识个体户不需要“解答问题”,而是需要“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参与轻创业的个体,我们要从学生思维转变为成事思维。
想要突破“学”的怪圈,想做成一件事,只有先习后学。
**习,就是指向行动。**把行动变成目标,才会有真正的成果。
如果大方向没有问题,就去做。边做边调整,边调整边做。
强行起飞之后,有的是空中加油的机会。
如果你觉得自己中招了,也别担心。
在后面的part2、part3里,我们也会重点给大家讲清楚如何转化,更多诚意好文,等你翻牌。
🙅常见错误 5 迷恋过去和权威
**「轻创业」这个概念内涵里一定包含「创造」,**而创造最重要的就是两点:
1,是敢于向过去的经验say goodbye!
2,对权威的祛魅,这是所有爱智慧的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为富有创新性的个人观点,往往建立在发掘和批判权威的不足上。
这里说的「过去和权威」,可能是你过去一直跟随的KOL,有主见的朋友,可能是某一本书,所谓的人脉、关系、资源,还可能是你过去职场的领导,一切体制化事物,甚至包括自己以往的经验。
将哈佛大学校史翻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这便是哈佛的学术态度:“敢于质疑”是获得真知的前提。
同样,在对待各种问题时,都应持好奇与怀疑的态度进行思考,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个人思维开始独立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只有当感到个人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时,个人思维才能呈现为主动状态,自我才能真正地深入思考。
我们希望这本轻创指南变成你手中的一把锤子,**敢于凿掉一切条条框框、心灵的桎梏、思维里的墙,**每个人都是本性俱足,依靠你自身的创造力,可以心生万法。
🙅常见错误 6 不能做到暴力突破
在我们辅导过的学员case里,我们发现很多人的偃旗息鼓,并不能把原因归为单纯懒或者意志力不够,而是不懂在早期暴力突破、一鼓作气,形成剪刀差优势。
而能力爆发源自于两种动机,一种是明确了解自己处在一种“不得不的处境”,正如芭蕾舞大师巴伦仙所说,“我不要想要跳芭蕾舞的人,而是不得不跳芭蕾舞的人”。今天为了兴趣做一点,明天兴趣没了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另外就是对“暴力突破”的认知不够,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尝到过全力以赴之后的甜头,不了解“辛苦2个月,轻松好几年”。
所以我们在实际辅导的过程中,会引导学员践行精要主义——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并会给学员设定完成任务时限,同侪场域和教练式辅导,让大家体会到「原地起飞」的感觉。
🙅常见错误7 缺乏心力未尽全力
一个人创业,能做到什么程度靠的是什么?
在做了10年投资、见过上千位创业者,服务过500位企业家学员后找到的唯一答案是:
靠心力。
创业即格物,只在心上做。
商业模式、用户数据、财务数据等都可以被计算得出,唯一不能被计算的,就是创业者的内心。
当然,体力和脑力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心力!心力!心力!
因为心力才是整个体力和脑力的稳定器,是你力量的来源,它决定了你的内心有多强大。
心力,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给予,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就像乔布斯说的,让成功的创业者从失败的创业者中脱颖而出的因素,约有一半是纯粹的坚持。
我们也见证过,很多项目在起步之初不具备任何优势,最后反而做得很好,创业者依靠强大的心力,硬生生地将原本只有5%的创业成功率,最终变成90%。
我们也痛心地看过,很多好项目却因为创业者心力的不足而导致崩盘的,创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连续性曲线,而是非连续性的跳跃型曲线,缺乏心力就无法在困难和挫折中打持久战。
曾国藩有个“挺”字诀:即使步入绝境,挺住熬住,时间一过就自然有转机。
这也间接说明了心力,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在轻创专项辅导里,我们也特别加强这一点,不仅在日常训练里不断强化,每周也有专门的时间举办**「创始人心力提升沙龙」。**
以上就是我们要和大家盘点的坑,希望咱们都能进入**反直觉的深水区,打碎玻璃心,**一起做个“人间清醒”。
顺带坦白一下,这本指南也是**@呜小丫和@帅小冰**我俩的真心话和大冒险。
真心话的部分是,这里没有高大上的概念,有的只是过来人落地的实话和避坑经验。
大冒险的部分是,在这个指南中,我们没有所谓的“老师”和“学生”,也没有所谓的“大师授课,权威不可动摇”,有的只是我们和你,一起重新整理关于“知识轻创业”的理解。
最后浅浅的汇总成几个字的口诀吧——
不租房、不雇人、不投资;
低成本、低投入、低风险;
决策快、验证快、迭代快,
**“三不三低三快”,**最适合小而美事业。
🚀 知识轻创业避坑指南:7个常见错误,你中招了吗? 🚀
💡 你是否也曾想过“自己干点啥”,却总是半途而废?🤔 知识轻创业是个体发展的最佳模式,但踩坑的代价可不小!💥
📌 常见错误1:上来就搞点投资
别急着砸钱!知识轻创业的核心是内容力和产品力,而不是金钱。💡 低成本启动,快速验证,才是王道!
📌 常见错误2:方向上反复无常
频繁换方向只会让你原地打转。🚀 找到**“一定周期内能达成”**的目标,坚持到底!
📌 常见错误3:三个和尚没水喝
早期项目,个人效率才是关键!👤 别急着找合伙人,先自己跑全场!
📌 常见错误4:戒不掉的学生思维
创业不是考试,实践才是硬道理!🏊♂️ 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强行起飞后,空中加油的机会多的是!
📌 常见错误5:迷恋过去和权威
创造需要打破条条框框!🔨 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才能心生万法!
📌 常见错误6:不能做到暴力突破
一鼓作气,形成剪刀差优势!💪 辛苦2个月,轻松好几年!
📌 常见错误7:缺乏心力未尽全力
创业即格物,心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坚持到底,才能看到转机!
🌟 “三不三低三快”:不租房、不雇人、不投资;低成本、低投入、低风险;决策快、验证快、迭代快。🌟
📖 这本指南是@呜小丫和@帅小冰的真心话和大冒险,没有高大上的概念,只有落地的实话和避坑经验。💬
🔗 想了解更多?快来加入我们,一起做个“人间清醒”吧!👀
#知识轻创业 #避坑指南 #创业心得 #小而美事业 #心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