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企业 CEO 教你如何做决策

决策技巧 企业领导 决策框架 决策过程 决策优化
本文总结了五位顶级企业 CEO 和专家关于决策的见解。Ventakesh Rao 提出三种决策者类型:概念推理框架、道德推理和关系思考,分别基于逻辑、道德和群体归属感进行决策。Maria Konnikova 强调在决策中减少确定性,增加质疑,区分行动与结果,并建议寻找能够帮助反思的对话伙伴。Patrick Collison 分享了五年中获得的四个决策实践,包括决策速度的重要性、决策的分解、减少决策数量以及讨论决策过程。Annie Duke 建议企业领导者鼓励团队不害怕决策,完善决策过程,并倾听不同观点。Tobi Lütke 则强调在决策前充分了解信息,决策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成正比,并通过日志记录决策过程以避免偏见。这些观点共同强调了理性思考、信息获取和团队协作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本期是 The Knowledge Project #150 期的总结,这一集聚合了以下五位嘉宾关于做决策的理解:

  1. Ventakesh Rao:航空航天工业博士,作家兼顾问,Ribbonfarm 博客的作者。
  2. Maria Konnikova:心理学家,作家,职业扑克玩家。
  3. Patrick Collison:Stripe 联合创始人,Stripe 目前估值约为 900 亿美元。
  4. Annie Duke:认知行为决策科学作家,职业扑克玩家。
  5. Tobi Lütke:Shopify 联合创始人,Shopify 目前市值大约是 500 亿美元。

Ventakesh Rao:三种类型决策者

  1. 概念推理框架(Conceptual reasoning framework)这类人进行决策时,通过决策框架进行决策,而不是直觉。这类人会比较崇尚个人主义。比如,关于堕胎是否合法,此类决策者,更多的从问题本身去思考,可能会考虑堕胎的好处和坏处等。
  2. 道德推理(Ethical reasoners):通过对是非对错的深刻直觉进行决策。某些时候,通过善恶来简化决策过程是个不错的方法。同样是堕胎的问题,这类决策者,考虑更多的是这个行为的善恶,不回考虑得失。
  3. 关系思考(Affiliational thinkers):这类人每个决定都归结为他们属于哪些群体。这种决策框架,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决策框架,整个决策过程和框架都是基于他们那所属的群体的集体意识。还是堕胎的问题,这类决策者,考虑的更多的是他们属于哪个群体,比如保守天主教徒会认为这是违法的。整个决策过程更像是一个情感共鸣的过程,对于第一类决策来说,这种决策方式就比较蠢。

Maria Konnikova:少一些确定性,多一些质疑

  1. 在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改变是从「一个马上要赢」的选手转变为「更有思想」的选手。更专注于思考比赛过程,以及做出决策背后的动机。
  2. 在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将行动(Action)和结果(Outcome)区分开。只要你的思考过程是可靠的,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即使你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果(比如扑克牌比赛中,得到了对你不利的牌),你也赢了。
  3. Maria 的第一本书是关于福尔摩斯的。在书中,她认为华生促使福尔摩斯成为更好的侦探,因为华生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帮助福尔摩斯发现自己逻辑中以前没有发现的缺陷,从而让福尔摩斯成为更好的侦探。无论你在做什么,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那就需要寻找一个这样的人:你和 TA 可以进行交谈,并且 TA 能够用语言表达你的思考过程。
  4. 福尔摩斯其实也是个有感情的人,他所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情绪,承认它们,如果它们与做决策无关,就不予理睬。扑克牌顶级选手,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并做出决策,和福尔摩斯类似,并不是他们没有感情,他们在比赛中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弄清楚自己正在经历它(因为很多时候你甚至没有意识到你在生气),这样往往能让你冷静下来,因为突然之间,你会让自己与当前面临的事情拉开距离,突然之间,你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思考它。

Patrick Collison:五年里获得的四个决策实践

在运营公司的 5 年实践里,他对决策的理解与之前有四点不同:

  1. 决策速度更有价值:如果你能以一半的决策精度做出两倍数量的决策,通常效果会更好。
  2. 不能将所有决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将决策进行分解,看看它是否可逆,以及影响,然后再做决策。
  3. 做更少决策:做更多的事情,推动那些本应成为该领域专家的人来做决策。
  4. 讨论过程:当有人做出不同的决策时,讨论决策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Annie Duke: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建议

  1. 你必须让人们不要害怕做决策,让他们明白如果尝试后不成功,也没有关系。
  2. 与团队一起完善决策过程。
  3. 让自己更开放,去倾听不同观点的人意见。你的目标不是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地提升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Tobi Lütke:如何快速做出决策?

  1. 了解所有的数据或信息,然后做出决定(Tobi 认为如果你做到这点,你就比很多的商界人士做得更好,因为很多人都是先做决定,再找支持这个决定的数据)。
  2. 决策能力与你获取信息能力成正比:你很擅长在 X 领域做决策 = 你很擅长获得 X 领域的信息。
  3. Tobi 一直在做一个事情,在每次做重大决策时都写一份日志。Tobi 会用一段话说明他做出的决策,以及做出这个决策的原因。这能帮助他避免出现事后诸葛的偏见。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Ventakesh Rao 提到的三种决策者类型是什么?
回答: 概念推理框架、道德推理和关系思考。概念推理框架通过决策框架进行决策,道德推理基于是非对错的直觉,关系思考则基于所属群体的集体意识。

问题 2: Maria Konnikova 认为在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回答: 将行动和结果区分开,专注于可靠的思考过程,即使结果不利,也意味着赢了。

问题 3: Patrick Collison 在五年实践中对决策的理解有哪些变化?
回答: 决策速度更有价值,不能将所有决策一视同仁,做更少决策并推动专家做决策,以及讨论决策过程而非结果。

问题 4: Annie Duke 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建议是什么?
回答: 让人们不要害怕做决策,与团队完善决策过程,并开放倾听不同观点,以提升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问题 5: Tobi Lütke 如何快速做出决策?
回答: 了解所有数据或信息后再做决定,决策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成正比,并通过写日志记录决策原因以避免事后诸葛的偏见。

问题 6: Maria Konnikova 如何借鉴福尔摩斯的决策方式?
回答: 承认情绪的存在,如果情绪与决策无关则不予理睬,通过识别情绪让自己冷静并拉开距离,从而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

问题 7: Patrick Collison 如何处理不同决策者的意见?
回答: 讨论决策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以理解不同决策背后的逻辑和动机。

问题 8: Tobi Lütke 为什么强调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回答: 因为决策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成正比,了解足够的信息能帮助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问题 9: Annie Duke 如何鼓励团队做出决策?
回答: 让团队成员明白即使尝试后不成功也没关系,从而减少他们对决策的恐惧。

问题 10: Ventakesh Rao 如何描述关系思考者的决策方式?
回答: 关系思考者将每个决定归结为他们所属的群体,决策过程基于集体意识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