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扩边舒适圈,探索自己有机生长

职业成长 跳槽转型 跨文化协作 新能源电动车 产品管理 焦虑管理 自我探索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加入新公司后,通过外派和跨文化协作,迅速适应新环境并取得职业成长的经历。作者担任国际大客户项目的产品负责人,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机遇。尽管经济环境低迷和行业不确定性带来焦虑,但作者选择积极面对,强调扩大舒适圈边界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舒适圈并非错误,而是通过试错发现优势的领域,应不断扩宽认知边界,保持自驱迭代的国际化视野和行业专长能力。最终,作者表达了跟随时代浪潮、探索自我发展的决心。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新公司新职业身份,已适应大半年,在认知思维和职业能力的成长方面,成果是自己和家人可见的。当然薪水也是让我满意的很重要一部分。

新平台的陌生感,被熟悉且浓厚的法资文化和谐掉。

半年内,外派常驻3-4个月的期间,不被陷于国内办公职场内的繁琐秩序和人事关系,这无疑让我在加入后迅速在一线新环境和业务协作中软着陆,第一时间便深入到业务交付的日常实战中,逐步清晰了自我定位,把到了业务手感。

成为公司在某国际大KA汽车品牌客户跨境协作项目中的唯一接口产品负责人,肩负推动该重大项目顺利交付和实现技术转移回国内产研团队的双重任务;

这个任务目标是极具价值的,其中的挑战和成长机遇都让我倍感兴奋。

从目前进度和所获境内外两边团队与高层正反馈来看,初期阶段我做的还不错,只需继续保持劲头,进一步最大化发挥出自身优势,将产研思考和跨文化协作中所遇到的阻碍和对应的解决办法落到实处。

只是,经济大环境低迷下,确实对民营企业产生了诸多不友好的直接影响,内部环境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现金流的持久性,以及阶段性产研投入的资金能力。

这使得,另一个声音会不时的在我耳边萦绕,让我面临来自外界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叩问:

如果这次跳槽转型的平台不在了,自己该去哪里?该做什么?做回纯粹的工程师?

还是致力成为一个产品或管理者,继续寻找机会横向拓宽的去发展自我?

好在我还算是一个更关注耕耘好当下,不负过程的人,这一点我一直是清醒自信的。

纵使伴随上面的疑问,给我带来了诸多不可控又翻涌不止的情感或情绪,一些被统称为“焦虑”的东西:如对新环境一切不确定性或未知的畏惧与担忧;对自身二次择业所付的机会成本和成长预期是否平衡而忐忑不安;为新能源电动车零部件行业的民营企业能否在国内市场扛过这个低迷周期而心神不定;对自己36岁离开乌托邦的外企,跳出个人舒适圈必要性有所困惑等。也未曾影响我前行的脚步和成长探索的欲望。

如今看来,与去年下半年做出选择时的初衷相比,上面所有内在情感思绪冲突的暴露,事实上反而让我感觉到一股由内激发出的未知力量,驱使和提醒着我去格外珍惜这次探险般的选择与下注。

我要做的只有看见、发现、面对、接纳,让所有好的和坏的“情感与思想”,自然发生、流淌,勇敢的去感受它们,并行动起来。

它们都是宝,竟是背后促使我成长脱变的力量之源。

假如,现在你问我,是选择走出舒适圈还是待在自己安全的领域?

我会告诉你,我的答案是“扩大自己舒适圈的边界”

也就是说,根植于你所熟悉的领域和专长,进一步扩宽边界,探索并有机的发展自己。

``` 荣格在他的心灵结构的分析中, 把我们与外在世界联结的心理功能划分为4种类型。 这4种类型是:情感、思想、感觉与直观。他说, 情感是“告诉我们某种东西存在”的功能; 思想是“告诉我们它是什么”的功能; 感觉是“评估它对我们价值”的功能; 直观是“我们能估计事物及其情景内在可能性”的功能。 因此,感觉是价值的内在指引,不过价值判断通常和外在、经验的环境有关。


转型后,再回顾过往在一线外企的12年硬件工程师职业生涯,又有了不一样的成长感受:

**舒适圈不是错误本身,**

**也不是避之不及的“不上进”的代名词,**

**它是我们通过不断的试错,**

**发现自己擅长的可以发挥和放大优势的领域。**

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该随意丢弃,就像那句经典的话说的一样:

人不可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但我们可以选择扩大自己认知的边界。无需打破,但求扩边。

![](https://static.xiaobot.net/file/2024-05-26/562122/1bcf6c9718c147d87583d4fa168102a2.jpeg)

回到“带来焦虑”这个问题本身,只要始终牢记:无论新能源电动车行业及上下游行业发展得如何,本质还是玩家们都必须着眼于“以前沿技术研发为核心”。

作为一名科班出身,技术工程师背景、走职业道路T字型技能的人,底气是不乏的。但在追求自我发展的上限时,难免要更高维度的去思考一些未来。

无论浪潮周而复始,平台迭换,产业的需求链和供应链在、行业生态在、软硬件的研发创新诉求在。只是在洗牌和关系重塑的周期内,你要与时俱进,保持自驱迭代的前沿国际化视野和行业专长能力,不和这个时代的大势对抗,那么,你的专长能力就会永远包含生命和价值。

我清醒,自己不会是掀起时代浪潮的那个人,但会兴奋于跟随着有弄潮儿潜质的优秀者,并愿意探索自我,躬身入局其中,成为紧跟时代浪潮的某一朵浪。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在新公司工作7个月后,有哪些明显的成长和收获?
回答: 在认知思维和职业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成长,薪水也令人满意。同时,适应了法资文化,并在外派期间迅速融入新环境,深入业务交付,明确了自我定位和业务手感。

问题 2: 作为某国际大KA汽车品牌客户跨境协作项目的负责人,面临哪些挑战?
回答: 肩负推动重大项目顺利交付和技术转移回国内产研团队的双重任务,挑战与成长机遇并存,需要解决跨文化协作中的阻碍并落实产研思考。

问题 3: 当前经济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是什么?
回答: 经济低迷对民营企业产生了不友好的直接影响,最大的风险是现金流的持久性和阶段性产研投入的资金能力。

问题 4: 面对跳槽转型后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内心的焦虑?
回答: 通过关注当下,接纳情感与思想的自然发生,将其视为成长的力量之源,并勇敢行动,珍惜这次探险般的选择。

问题 5: 如何看待“舒适圈”的概念?
回答: 舒适圈不是错误或不上进的代名词,而是通过试错发现自己擅长并可以发挥优势的领域。无需打破舒适圈,但可以扩大其边界,探索有机发展。

问题 6: 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师,如何应对行业变化和未来挑战?
回答: 保持自驱迭代的前沿国际化视野和行业专长能力,与时俱进,不与大势对抗,确保专长能力始终具有生命力和价值。

问题 7: 转型后对过去的职业生涯有何新的感悟?
回答: 回顾过去12年的硬件工程师生涯,发现舒适圈是通过不断试错找到的擅长领域,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应随意丢弃,而是扩大认知边界。

问题 8: 如何理解荣格提出的四种心理功能?
回答: 情感告诉我们某种东西存在,思想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感觉评估它对我们的价值,直观估计事物及其情景的内在可能性。感觉是价值的内在指引。

问题 9: 在新能源电动车行业,未来的核心是什么?
回答: 无论行业如何发展,核心始终是以前沿技术研发为驱动,保持技术创新的诉求和行业生态的活力。

问题 10: 如何定位自己在时代浪潮中的角色?
回答: 虽然不会成为掀起时代浪潮的人,但愿意跟随有潜质的优秀者,探索自我,躬身入局,成为紧跟时代浪潮的一朵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