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订阅《认识自己指南》的朋友,今天开始,《认识自己指南》会以每周一更的节奏,分享我对认识自己的总结与思考。
在此期间,如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评论,另外也欢迎邮件hellozacchen@gmail.com,对某些话题和内容进行深度探讨。
不是指南
虽然,这本手册叫《认识自己指南》,但作为一个只活了30年的人,并没有资格去教别人如何认识自己。这份小册,更多是一份个人总结,一切都是我个人实践与理解的产物,抛弃了我,很多总结与实践并没有其合理性。所以,这份内容更多是经验性的,而不是研究而来,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内容。
但经验性的内容,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每个人的第一次都与众不同。很多人在面临第一次的时候,会紧张,会犹豫……而一些第一次经验的内容,也能给到部分人一些参考与借鉴。即便那些人说到:“完全不是那个帖子里说得那样嘛”,“不难呀”…… 那么,这份经验性的内容在第一次之前的时间里,依然起到了一些作用。
这份手册,便是如此。即便后面分享的很多内容与经验,对我是非常有用的。但对于想要实践的你们而言,可能并不那么实用,但安慰到了一部分人——我们是可以完成自我认知,并与自己达到和解的。
而是参考
我更愿意把这份手册看作是一份“参考答案”。我们一起在做“如何认识自己?”这样的命题,然后我思维活跃些,前几名完成了作业。然后我把这份作业,“有偿”分享给了需要一些新思路的你们。你们有了参考答案,不能直接拿来抄袭,而是需要以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去回答,这样才不会拿到一个“不及格”的成绩。
其实,“参考答案”这个词可以作为一种人生解读。
我们看书,听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然后摘录一些观点……这些内容,我们常常误以为我们记住了就是自己的,但是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那是因为,我们习惯把别人的“参考答案”去回答自己的问题了。
瑞达利欧的《原则》是参考答案,《穷查理宝典》是参考答案,《纳瓦尔宝典》是参考答案,《2023年的朋友圈思考总结》是参考答案,奥特曼《创业公司的产品观》……这些都是参考答案。
我们有幸能买到或者收集到这些答案,可能习惯去记住语言触动我们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我们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做出合适的决策。
另外,即便意识到了这些内容是参考答案,很多人对待参考答案的态度也会不同。有些人没有题目,就急着看答案,有些人有了题目,就直接用答案,而有些人,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得到答案,然后对一下答案,心满意足。
我最早便想记住参考答案以方便在合适的时候直接拿到使用,但我记忆里并不好,根本记不住这些答案,然后我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类似的想法 ,比如把《原则》的公众号推送,用自己的话描述下,这样我便可以记住了。然后,我发现很多人的想法跟我类似,比如张潇雨,只是他提前做了这个题目。所以,我不纠结于记住某个东西,也不去在意别人的答案。我需要新思路,或者去确定某个思路的时候,再去阅读是最好的。
参考答案,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才是最有用的。
而这份手册,有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有相匹配的实践与 个人经验分享……我是希望你在面对人生考题时,把它作为一个思维扩展,作为一个想法的确定。
是的,即便是最聪明的人,也会需要“参考答案”去确定自己的想法。
拿着答案,匹配问题,去收获过程
当你意识到市面上很多内容都是参考答案之后,你会发现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答案太多,问题太少。以至于,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场景下,什么答案是对的。
我常常说,我讨厌很多公式化的人生总结,并不是书哦这些人生总结是错误的,而是它只适合传播,而公式后隐藏的条件都被忽略掉了。就像数学公式里,限定a>0这样的条件。
很多道理,只剩下道理,缺少了道理背后的故事与限制。所以,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但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道理。有时,我们需要与自己和解,放过自己,享受当下;有时,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约束……到底哪个是对的呢?都是缺少背景和条件限制而已。
另外,我相信,我们在生活里,常常会收获到非常有道理,需要去用一生记住的内容。我常常去做这样的思维实验:让你在临死前,给儿女们一些道理,你会说些什么呢?
我想这些道理可能是刻进你生命里的了,也是你真正相信的东西。
最近查理芒格去世,他这些话被传播: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在拿锤子的人眼中,到处都是钉子。”“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如果我们认为这些道理是对的,就像是我们拿到了上帝给我们的启示,那么我们如何去做呢?
我想,我们并不是要拿着这个正确的参考答案,去面对所有问题,就像芒格说的,“在拿锤子的人眼中,到处都是钉子”。我们要做的是选择相应的问题。我们生活并不缺少问题,而是很少在意这些问题,我们习惯地以为这个问题处理过了就过去了,但可能核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可能我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拖延症的问题……给参考答案,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是很必要的。
而当你找到问题后,你则需要去真正地用自己经验去证明这个道理的正确性。在你用自己经验的过程中,其实你身体和思维开始融入这个道理。然后,你才会有切身地总结出某个类似的道理,或者感叹:谁总结得太有道理了。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比如:做了半年播客,我终于理解别人说播客最重要的价值是“陪伴感”之类的
这个过程像是做数学里的证明题,有了已知的条件(问题),让你去证明某个结论(参考答案),而你需要用自己手中的笔(经验)去写清楚过程,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分数。
希望,你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收获到自己的答案,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让自己的人生去证明。
🌟 《认识自己指南》——你的“参考答案”手册 🌟
你是否曾因“第一次”而迷茫?是否在人生的考题前犹豫不决?《认识自己指南》不是一本“标准答案”,而是一份“参考答案”,为你提供新思路,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 每周一更,分享个人经验与思考,帮助你完成自我认知,与自己和解。
💡 参考答案:不是抄袭,而是启发,让你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回答人生问题。
🔍 匹配问题:找到适合你的问题,用经验去证明,收获属于自己的道理。
📩 互动:有问题?评论或邮件至 hellozacchen@gmail.com,深度探讨!
✨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认识自己指南》可以成为你的参考起点。
👉 订阅《认识自己指南》,开启你的自我探索之旅!
#认识自己 #自我成长 #参考答案 #人生指南 #每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