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专栏,其实是紧接着上一篇。
在上一篇专栏里,我在咨询时,对公司的两位 P8 讲了不少负面观点。但只批评不建设并不是我的风格,讲完负面观点后,接着讲我认为在公司现状下,破局思路是什么。
首先,产品的冷启动是玄学,取决于创始团队与市场缺口的相性,没有任何规律可以复制。
冷启动成功后,产品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核心用户,并致力于给核心用户提供超预期的满足。
这里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急于挽留若即若离的用户,或是加强轻度用户的粘性,总想找办法提高他们的留存率与活跃度。但这部分用户释放出来的信号大部分是噪音,即便满足,他们可能还是会离开。
产品应该有一条健壮的主线,去服务好自己的核心用户,只有核心用户释放出来的信号才是明灯,其余更多是噪音——跟你要这个要那个,真给了他们,最后多半还是会离开。
只有坚定留下来的用户,才能释放高价值的信号。
当产品超预期满足了核心用户,不仅吸引来更多同类,还会自然而然地辐射到更广泛的人群,一层接一层破圈。
经典案例如小红书:一开始以女性购物作为核心场景,泛化到美妆,泛化到本地生活,泛化到一切主题。当小红书的内容丰富度自然而然地吸引来一部分男性用户,信号清晰无误,这时再发力拓展男性向的内容场景,以至于我都会每周打开小红书 3-4 次刷旅行笔记。
那么,如果以上路径如此地伟光正,我们该如何超预期满足核心用户呢?
- 发现一部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甜蜜点,加强这样的甜蜜点
- 复制扩散,让更多用户也能感受到类似的甜蜜点
- 提高用户使用过程中,核心链路的转化效率
也就是,先细腻地搞清楚核心用户如何获得满足,对满足的情绪进行分拆分析,扩散和放大其中可复制的部分。
这些信号并不能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得来,而是长期大量观察用户行为,分析行为数据,试图去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产品经理也好,高 P 也好,在这里都要去吃一手数据,不要吃别人的二手总结。就算是吃二手总结,也要求在总结里附带大量的原始数据,通过原始数据去核对总结,尤其是敏锐地捕捉市场信号。
最后,基于以上观点,我给公司业务提出了若干具体的观点。比如聚焦于哪两个核心结构,比如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提升核心结构的竞争力,每个角度的重点、方法和考核指标是什么,比如值得投资怎样的新结构,新结构的重点是什么。如果有权限,我甚至可以下场带队做项目,在一线战斗令我快乐。
🚀 产品成功的秘密:聚焦核心用户,超预期满足!
你是否也在为产品冷启动和用户留存而烦恼?其实,破局的关键在于核心用户!
🔍 核心逻辑:
1️⃣ 冷启动是玄学,但成功后要专注服务核心用户,他们的信号才是明灯。
2️⃣ 别被噪音迷惑,轻度用户的需求可能是陷阱,满足他们也不一定会留下。
3️⃣ 超预期满足核心用户,他们会吸引更多同类,自然破圈!
💡 如何做到?
🌟 案例:小红书从女性购物场景泛化到全领域,甚至吸引了男性用户,这就是核心用户辐射的力量!
📈 你的产品,是否也在服务核心用户?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吧!
#产品经理 #用户增长 #小红书 #产品逻辑 #核心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