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运营常用业务模型: 福格行为模型(FBM)

福格模型 用户行为 运营应用 用户转化 动机分析
福格行为模型(FBM)由布莱恩·杰弗里·福格于2009年提出,用于分析和设计人类行为,其公式为B=MAP,即行为(Behavior)由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s)共同决定。只有当用户具备足够的动机、能力和触发提示时,行为才会发生。该模型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运营中,特别是在用户转化方面,帮助运营人员通过满足用户需求、降低决策门槛和提供吸引注意的触点来干预用户行为。例如,新闻APP通过精准推送社会民生类新闻,提升用户活跃度。福格行为模型为运营工作提供了理论框架,帮助优化用户行为路径。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福格行为模型(FBM,即 Fogg Behavior Model)由美国人布莱恩·杰弗里·福格(Brian Jeffrey Fogg,有趣的是,福格跟提出 AARRR 模型的戴夫·麦克卢尔在 2007 年曾在斯塔福大学一起教授课程)在 2009 年提出,这是一个分析和设计人类行为的模型。

福格模型的通用表达公式为:B=MAP

B 是行为(Behavior),M 是动机(Motivation),A 是能力(Ability),P 则是提示(Prompts)。

把这个公式串起来看,则为:只有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并且具备行动的能力,且有能触发用户行为的提示时,一个行为最终才能够产生。

如果理解?举个例子:

我今天上午做了核酸。

做核酸是一个行为。

这个行为对应的动机是:我要上班,核酸需要 48 小时内阴性,核酸阴性证明是我上班的必要条件。

而核酸行为对应的能力是:我只需要到核酸亭排个队(有的时候甚至没啥人),免费就可以做,我完全具备这个能力。

而核酸对应的提示是什么呢?是我出小区看到了核酸亭,在动机和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最终发生了核酸的行为。

那么如果缺乏动机是什么情况呢?

我放假了在家休息,我在假期并不出门,就像宅在家里,因此我没有必要让自己的核酸记录保持 48 小时阴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知道核酸免费,即使我知道小区门口就有核酸亭,非常方便,但是我完全不会产生做核酸这个行为,因为缺乏做核酸的动机。

如果缺乏能力呢?

我仍然想要出门工作,但是核酸涨价到 100 万一次,即使核酸工作人员上门到家服务,我依然不会做核酸,因为我没有那么多钱,没有做核酸的能力,即使动机再强,提示再明显,我无法产生做核酸的行为。

那么缺乏提升会什么情况呢?

我仍然想出门工作,核酸也是免费的,但是穷尽我所有的努力,我都没有找到可以做核酸的核酸亭,甚至找不到可以做核酸的医院,即使做核酸的动机再强,也完全具备做核酸的能力,但是依然无法产生做核酸的行为。

福格行为行为模型在运营工作中的应用

福格模型在中国互联网应用中,最开始使用它的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他们用这个模型来洞察用户的行为路径,来以此设计产品。

然而接触用户最多的运营人,也开始将福格行为模型应用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凡是涉及到需要干预用户行为的地方,均可以使用这个模型来梳理运营思路。据我观察,这个模型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用户转化,它为运营提供了理论框架。

对于运营来说,我们需要干预用户的行为,就可以根据福格行为模型拆分三个方向:

  • 1、命中用户需求(动机)
  • 2、降低用户决策门槛(能力)
  • 3、提供吸引用户注意的触点(提示)

列举一个实际案例。

比如一个新闻 APP,运营的目标是想要提升 APP 的用户活跃(用户打开 APP 浏览新闻)。以 APP PUSH(推送) 的运营手段为例,就可以通过上述思路来制定运营策略:

  • 1、命中用户需求(动机):通过用户的浏览、互动等行为给用户打上标签,进行用户分群,比如某一类用户群体偏好「社会民生」类新闻。
  • 2、降低用户决策门槛(能力):当有相关社会民生类新闻产生时,配置短小精湛的 PUSH 内容,让用户非常容易一眼看懂是什么新闻,并让他对完整内容产生好奇。
  • 3、提供吸引用户注意的触点(提示):通过 APP PUSH 的形式,推送到用户手机。

最终这条 PUSH 的曝光点击率(CTR),就代表了这条新闻让多少用户产生了实际的活跃转化行为。

备注:最初的福格行为模型公式为 B=MAT,T 为Triggers,即触发器,跟「提示」类同,原作者在 2017 年将 T 改为 P。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什么是福格行为模型(FBM)?
回答: 福格行为模型(FBM)是由布莱恩·杰弗里·福格在2009年提出的一个分析和设计人类行为的模型,其公式为B=MAP,分别代表行为(Behavior)、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s)。

问题 2: 福格行为模型的公式B=MAP分别代表什么?
回答: B代表行为(Behavior),M代表动机(Motivation),A代表能力(Ability),P代表提示(Prompts)。

问题 3: 为什么动机在福格行为模型中很重要?
回答: 动机是驱动行为的关键因素,如果用户缺乏动机,即使具备能力和提示,行为也不会发生。

问题 4: 能力在福格行为模型中扮演什么角色?
回答: 能力决定了用户是否能够执行某个行为,如果用户缺乏能力,即使有动机和提示,行为也无法实现。

问题 5: 提示在福格行为模型中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提示是触发行为的信号,如果缺乏提示,即使有动机和能力,行为也不会被触发。

问题 6: 福格行为模型如何应用于运营工作?
回答: 运营可以通过福格行为模型干预用户行为,具体包括命中用户需求(动机)、降低用户决策门槛(能力)和提供吸引用户注意的触点(提示)。

问题 7: 能否举例说明福格行为模型在运营中的应用?
回答: 例如,新闻APP通过用户标签推送个性化新闻(动机),简化推送内容(能力),并通过APP PUSH发送(提示),最终提升用户活跃度。

问题 8: 最初的福格行为模型公式是什么?
回答: 最初的公式是B=MAT,其中T代表触发器(Triggers),后来在2017年改为B=MAP,P代表提示(Prompts)。

问题 9: 福格行为模型在用户转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它为运营提供了理论框架,帮助运营人员通过动机、能力和提示三个方面优化用户转化路径。

问题 10: 如何通过福格行为模型提升用户活跃度?
回答: 通过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动机)、降低用户操作难度(能力)和提供有效的触发点(提示),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