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情研究 Tana 两个月之后的一些思考-2

Tana使用 笔记软件 自我认知 AI整合 系统思考 领导力 知识管理 标签系统
本文探讨了作者在深入研究笔记工具 Tana 两个月后的思考。Tana 以其极低的使用成本,帮助作者实现了“生成式自我认知”,通过简单的记录和打标签,快速发现个人关注领域,并结合 ChatGPT 进行深度分析。Tana 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能够整合 AI 功能,支持自定义工作流,帮助作者在各个领域积累知识、人脉和经验,形成复利效应。此外,Tana 还充分发挥了作者的系统化思考、领导力、激励能力等优势,使其能够快速搭建小系统,提升个人效率。通过 Tana,作者不仅实现了知识的积累与复利,还增强了自我认知与未来发展的信心。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本文接前文:

四、热情来自于它帮我想实现的东西瞬间实现

了解一元笔记的概念已经多年了,为什么 Tana 可以帮我把这种理念发挥到最大?

拥有「Today」功能的笔记软件非常多,为什么 Tana 会这么吸引我?

答案是:成本极低。

日常使用 Tana 的动作只有一个:记录 + 随手打标签

每条记录都可以增加任意条标签、每一个标签打开之后都是把所有内容汇总,汇总的内容可以用各种视图去呈现、还可以增加筛选的逻辑等,方便得不像样子。

这种极低成本的投入,帮我实现了一种「生成式自我认知」的效果。

  • 通常,自我认知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做大量的探索
  • 而使用记录+打标签的方法,你会快速发现:「最常用的标签就那么几种」,原来我关注的是这些领域啊!
  • 每天记录的内容,还可以放在 ChatGPT 里,让它帮我分析我的各种特征。

极低的成本做到:记录生活、认识自己、快速筛选……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

Tana 还可以把 ChatGPT 整合到自己的功能里,并且支持自定义编辑,例如:

  • 我给自己增加了一个「AI 感觉助手」的标签

  • 在这里可以自定义设定 Prompt

  • 只要我按下按钮,它就会自动工作帮我生成感觉的分析

Tana 可以帮我实现我想要的一切:

  • 我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堆肥,人脉、经验、知识、自我认知、感觉、灵感……让它们都可以实现生成式地生长,更有 AI 时代的特征!
  • 我可以积累我想积累的一切,只要发生,就让它留存在我的 Tana 里。著名生涯咨询师陈位老师说我:「永澄老师,你这才是把一天过厚的做法啊,你把人生的所有财富都积累下来了」。
  • 我可以把「每个经历」复利化,自动让每个要点之间形成网络,不断构筑我的人生厚底!

Tana 的设计思想让它变得极度简单又充满无穷尽的可扩展性,让我在每个时刻扎实沉淀、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和希望,你说我的热情怎么会熄灭?我一定是热情满满地活在每个当下啊!

五、热情来自于它让我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

我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有以下:

  1. 系统化思考:停止情绪反应、跳出事件观察、识别静态复杂度、分析动态复杂度
  2. 系统建构:用户思维、掌握系统架构逻辑、强烈用系统解决问题的意识(特质就这样)
  3. 对人极度敏感:瞬间的感觉、感觉背后的意图挖掘、借由一个感觉认识一个人、激发一个人的高能量状态
  4. 常年讲课的经验:擅长围绕某个话题建构道术器用不同层次的内容交付体系
  5. 领导力:我知道哪些理念会激发人、这些理念用怎样的金句表达会给人力量
  6. 写 QA:任何事情,我都会把它转化成 QA 或者 QTM 的结构
  7. 超级爱学习:无论对方有什么好的做法,我都会快速吸收到我的体系中来
  8. 激励人:快速转化情绪、帮人跳出困扰、重新看到意图、找到关键点努力实现意图

我的所有的优势,都可以被 Tana 用最小成本去落地、放大。

Tana 可以迅速搭建一个小系统,你可以看看我分享的:如何搭建一个「金句+人脉」管理的小系统:https://o2r4amaky8.feishu.cn/minutes/obcng767t7pyu877u8xedjl9

系统搭建是元能力,有这个能力,就可以在不同领域中生长出无数个供自己所用的小系统了。

Tana 可以为我的感觉分析建立一个「一键工作流」:

  • 语音输入
  • 使用 AI 提前设计的功能,一键转化成文字、一键修饰、一键分析
  • 哦,这三个「一键」就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就够了!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去把这件事还原为 QA:

QA 积累多了,就会像「得到锦囊」一样,开箱即用,让自己的价值可以快速输出。

攒金句是很有必要的,一句话可以激发人、一句话可以启迪人,这些句子只要发生就会沉淀下来,成为你和另外一个人的人脉关系的链接点。超强的复利性就会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被不断展开!

我很喜欢向有系统的人学习,因为他们已经用自己的实践去证明了他的系统是有效的,我直接采用就可以了。比如说阿佼用了将近 10 个月的时间,为一些渴望把自己的知识复利化的人,萃取了一个「十字标签法」的系统:

通常我在设计 Tana 小系统的时候,会考虑:领域、效果、实现效果的系统方式(关键概念、概念的相关属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业务流),而阿佼毫无保留地都给出来了!她帮我节省了十个月的时间啊!

To be Continue……


ChangeLog

  • 2023-12-22 更新本文内容 by 易仁永澄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Tana 如何帮助实现「生成式自我认知」?
回答: 通过极低成本的记录和打标签操作,Tana 可以快速汇总和呈现常用标签,帮助用户发现自己的关注领域,并结合 ChatGPT 分析个人特征,实现生成式自我认知。

问题 2: Tana 的「Today」功能有什么特别之处?
回答: Tana 的「Today」功能结合了记录和打标签的简单操作,能够快速汇总内容并以多种视图呈现,支持筛选逻辑,极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问题 3: Tana 如何与 ChatGPT 整合?
回答: Tana 支持自定义标签和 Prompt,用户可以通过按钮一键调用 ChatGPT 进行感觉分析或其他任务,实现自动化工作流。

问题 4: Tana 如何帮助用户积累和复利化经历?
回答: Tana 允许用户在各个领域记录和积累内容,自动形成网络化结构,让每个经历都能复利化,构筑人生的厚底。

问题 5: Tana 如何支持系统化思考和建构?
回答: Tana 可以快速搭建小系统,帮助用户落地和放大系统化思考、建构、人脉管理、金句积累等优势,提升效率。

问题 6: Tana 的「一键工作流」是如何实现的?
回答: 通过语音输入和 AI 预设功能,Tana 可以实现一键转化文字、修饰和分析,简化复杂任务的执行流程。

问题 7: Tana 如何帮助用户积累和输出价值?
回答: Tana 支持将事件还原为 QA 结构,积累的 QA 可以像「得到锦囊」一样开箱即用,快速输出个人价值。

问题 8: Tana 如何帮助用户学习和吸收他人的系统?
回答: Tana 允许用户直接采用他人已验证的系统,例如「十字标签法」,节省时间和精力,快速提升效率。

问题 9: Tana 的设计思想是什么?
回答: Tana 的设计思想是极度简单且充满可扩展性,帮助用户在每个时刻扎实沉淀,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问题 10: Tana 如何帮助用户激发热情?
回答: Tana 通过低成本实现记录、认知、筛选等功能,帮助用户积累人生财富,复利化经历,从而激发持续的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