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篇:股票世界回报的幂律分布,而非均值分布

股票投资 财富创造 科技公司 马太效应 全球股市 龙头公司
股票市场的回报呈现出显著的幂律分布,而非均值分布。研究表明,少数公司创造了大部分财富。例如,1926年至2016年间,美国股市中仅5家公司贡献了总财富创造的10%,前90家公司创造了超过50%的财富,而剩余的96%公司几乎未创造净财富。类似地,全球范围内,前159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净财富增长的50%。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等在财富创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们的增长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技术革命受挫或宏观波动时期。投资的关键在于识别并持有这些少数创造价值的公司,否则整体收益将较为平庸。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他山之石观投资”聊BG,我们录了2个小时的播客。聊到了BG的投资价值观中的一个是“投资回报是由少数的公司创造的,少数公司创造了大部分的收益”。

这个观点在BG的某一年年报里有提到,很有意思。

望岳也写过这个事情,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Jn7MBnfYdx_Iegmy2Kl19A

结合文章里提到的数据,我又看了一下原文,也有其他的发现。

论文1:1926-2016年的美股创造价值

  1. 价值创造的非对称性

  2. 自 1926 年以来,在 CRSP 普通股数据库中发行股票 的约25300家公司,截至2016年 12月,总共为股东创造 了近35万亿美元的财富。

  3. 仅5家公司(埃克森美孚、 苹果、微软、通用电气、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就占了总财富创造的10%。

  4. 前90家公司(占总数的千分之3.5),合计创造了超过50%的财富。

  5. 前1092家公司(占总数的4.3%)合计创造了100%的净财富创造。

  6. 剩余的96%公司,其终身的收益总和与一个月期国债收益率。

  7. 活得久的公司很少

  8. 只有36家公司在历经90年以后一直存在,前90百分位的公司的寿命是28年

  9. 平均的上市时间是7.5年(上市到退市)

  10. 从结果来看,科技公司创造了最多的净财富增长,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1969~1974年的大滞胀时期和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1999~2001年,都曾出现过严重的股市大跌,股市市值分别跌去了30%和46%。这说明在技术革命受挫、宏观波动巨大的时期,马太效应也不是万能的护身符。

2020年,贝森宾德教授更新了数据,写下论文 Wealth Creation in the U.S.Public Stock Markets 1926 to 2019。以苹果公司为例,在1981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苹果公司为股东创造了约1.64万亿美元的净财富增长,是自1926年以来美国上市公司中最多的,而其中有1.47万亿美元是在最近这10年间(2010~2019)积累的,占比近90%。

  1. 贡献前50的公司(1926-2016)

  2. 前5的公司,贡献了10%

  3. 前50的公司,贡献了40%

  4. 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亚马逊,年化37%;第二是微软,年化25%;第三是思科,年化25%;中位数在15%左右

## 文2:全球6.4w家公司的价值创造

  1. 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大多数的公司仍不值得长期投资

  2. 在过去30年,全球64,738家公司的统计样本中,有26,947家(占比42.28%)创造了财富,36818家公司(占比57.72%)毁灭了财富。(净财富增长=创造的财富+毁灭的财富)

  3. 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腾讯这5家公司创造了全球股市净财富增长的10%;

  4. 股价表现最好的前159家公司(占比0.25%)占了全球净财富增长的50%;

  5. 股价表现最好的前1526家公司(占比2.39%)约等于全球净财富增长的总量。

  6. 贡献前50的公司

可以看到:与中国相关的公司,有:腾讯、贵州茅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3. 具体到中国:香港市场前7家贡献了45%、前14家公司贡献了57%;大陆市场前10家贡献了38%、前20家贡献了54%。

8、启发

大部分时候大家都是做交易本身,买来卖去互相博弈,而最后是少数公司为股票市场带来了真增量。如果没有买中创造价值的这波前40-50家公司,总体收益就很一般了。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买中了其中的1家或几家。

准备跟踪一些代表性公司和业态:龙头或革命者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为什么说股票世界的回报是幂律分布,而非均值分布?
回答: 因为少数公司创造了大部分的财富,例如在1926-2016年的美股市场中,前5家公司就占了总财富创造的10%,而剩余的96%公司创造的财富总和仅相当于一个月期国债收益率。这种分布模式表明回报集中在少数公司,而非均匀分布。

问题 2: 哪些公司在美股市场中创造了最多的财富?
回答: 在1926-2016年期间,埃克森美孚、苹果、微软、通用电气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创造财富最多的前5家公司,它们合计贡献了总财富创造的10%。

问题 3: 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
回答: 不值得。在过去30年,全球64,738家公司中,有57.72%的公司毁灭了财富,只有42.28%的公司创造了财富。这表明大多数公司并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问题 4: 科技公司在财富创造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回答: 科技公司创造了最多的净财富增长,例如苹果公司在2010-2019年间为股东创造了1.47万亿美元的财富,占其总财富创造的近90%。然而,科技公司也经历了多次重大波动,如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

问题 5: 中国市场中哪些公司对财富创造的贡献最大?
回答: 在中国市场中,腾讯、贵州茅台、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公司对财富创造的贡献最大。例如,香港市场前7家公司贡献了45%的财富,大陆市场前10家公司贡献了38%。

问题 6: 为什么投资大师能够取得显著的成功?
回答: 投资大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买中了少数创造巨大财富的公司。例如,前50家公司贡献了40%的财富,而亚马逊、微软和思科等公司的年化收益率分别高达37%、25%和25%。

问题 7: 长期投资中,公司寿命的重要性是什么?
回答: 公司寿命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少数公司能够长期存在并持续创造财富。例如,在1926-2016年期间,只有36家公司在历经90年后仍然存在,而前90百分位的公司平均寿命为28年。

问题 8: 如何选择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
回答: 应选择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或具有革命性创新的公司,例如苹果、微软、亚马逊等。这些公司不仅创造了大量财富,而且在长期市场中表现稳定。

问题 9: 在技术革命受挫或宏观波动时期,马太效应是否仍然有效?
回答: 不完全有效。例如,在1969-1974年的大滞胀时期和1999-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股市市值分别跌去了30%和46%,表明即使在马太效应下,技术革命受挫和宏观波动仍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问题 10: 投资中如何避免陷入“买来卖去互相博弈”的陷阱?
回答: 应专注于少数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是频繁交易。例如,前40-50家公司为股票市场带来了真增量,如果没有买中这些公司,总体收益就会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