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见地 | 禅修的精髓是觉知

禅修精髓 觉知练习 身体扫描 正念冥想 佛教禅修
禅修的精髓在于觉知,即意识到自己当下的状态和动作。觉知是心的本质,如同广阔的天空,始终存在,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禅修的核心就是去认出并与觉知连接,安住于这种平静、当下的状态。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如伸懒腰或放松肩膀,我们可以练习觉知,发现自身原有的本质状态。觉知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禅修则是通过觉知来回归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社交分享

你知道你现在的姿势吗?是躺着、趴着刷手机?还是在书桌前正襟危坐努力工作?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姿势,那很棒!如果你本来没注意,但随着我的问题,心找到身体,感受了一下自己的姿势,也许还放松了一下紧绷的脖子或肩膀,那么,你也很棒!

其实,「七支坐法」禅修里,骨盆、脊椎、双肩的部分是可以适用于任何时候的坐姿的。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久坐面对电脑,不妨试试看这样坐。https://xiaobot.net/post/981fe383-9d39-4936-91f4-bfa4e5c77ad6

现在,和我一起伸个懒腰吧 —— 感觉手向上、肩部被拉伸、吸气、手划圈慢慢往下 、呼气 —— 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在做这些姿势和动作吗?

这个知道就是觉知,这本身就是禅修。

因为,只要去认出觉知,与她连接,这样的活动就是禅修。

「觉知就是我们的心,有时我们称作『知道』,有时说是『清明、明觉』。」—— 咏给·明就仁波切

看到这段文字时,你知道你看到;听到窗外的汽车声或鸟叫时,你知道你听到;放松自己的肩膀时,你知道你正在放松肩膀。这种知道的能力,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感受什么……的能力,就是觉知。

是不是很简单,很容易?

但,正是因为她太简单、和我们太近了所以会被视而不见,她太容易了所以我们难以置信。

这种知道的能力,其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也是我们此时此刻,每时每刻都拥有的。

在佛教传统的比喻里,觉知如同广阔的天空,而各种念头、情绪、感觉、记忆……如同云朵☁️**;哪怕乌云密布,天空却始终在那里。觉知就是这样始终与我们同在的、心本质的、原来的状态。**

禅修就是在当下去认出觉知,去发现自身原有的本质状态,并安住在这种非常美好的、平静的、在当下的、一直与我们同在的心的本质状态中。

好了,复习一下今日份【见地】(恐怕是最重要的见地了,在未来还会无数次地重复):

1- 觉知是知道的能力,是心本质的状态,犹如广阔天空(哪怕乌云密布也依然在那里)。

2- 禅修是去认出觉知,与觉知连接的活动。

3- 禅修的精髓是觉知。

今日份【禅修】:身体的扫描。

(为了分类更清晰,也为了以后引用时更方便,我把「身体的扫描」的禅修另开一篇,点这里 https://xiaobot.net/post/0af5da25-6a55-4676-87c2-982432857383 跳转。)

-> 回到目录

-> 下一篇 Day 3 方法 身体的扫描

思维导图生成中,请稍候...

问题 1: 什么是禅修的精髓?
回答: 禅修的精髓是觉知,即认出并连接我们与生俱来的知道能力。

问题 2: 觉知是什么?
回答: 觉知是我们心的本质状态,是一种知道自己在看、听、做、想、感受的能力,如同广阔的天空始终与我们同在。

问题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修?
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觉知自己的姿势、动作、感受等,认出并连接觉知,这样的活动就是禅修。

问题 4: 为什么觉知容易被忽视?
回答: 觉知因为太简单、太近、太容易,反而容易被我们视而不见或难以置信。

问题 5: 禅修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 禅修的目的是发现并安住在心本质的、平静的、当下的状态中。

问题 6: 觉知与念头、情绪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 觉知如同广阔的天空,而念头、情绪、感觉等如同云朵,无论云朵如何变化,天空始终存在。

问题 7: 如何通过身体姿势练习觉知?
回答: 可以通过「七支坐法」调整坐姿,觉知骨盆、脊椎、双肩的状态,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这种觉知。

问题 8: 禅修是否复杂或难以掌握?
回答: 禅修并不复杂,它简单到容易被忽视,但通过持续的练习,可以逐渐掌握并体验到其益处。

问题 9: 如何开始禅修练习?
回答: 可以从身体的扫描开始,觉知身体的各个部位,逐步扩展到觉知自己的动作、感受和想法。

问题 10: 禅修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回答: 禅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觉知当下,减少焦虑,提升专注力,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静与清明。